488期六项精进做志工感悟

488期六项精进做志工感悟

2019-02-26    08'23''

主播: 萤光闪耀心灵驿站

136 0

介绍:
488期六项精进做志工感悟 1、每个人的内心都向往良知 王阳明先生说每个人的内心都向往良知。我之前对这句话还不是特别理解,再次走进六项精进的课堂,我才知道课程中让家人们感动落泪、体验活动会获得成功的真正原因皆是因为每个人内心都有良知。良知代表着人性中真善美的部分。 如果我们不能看到别人的言行举止中展现出真善美的那一部分,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我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为你的外部世界就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你心中有佛,你就是佛。你的外部世界由你的三观决定的,你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三观是不是足够正能量?还有一种可能:别人曾经受到过伤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所以用一种怀疑、防御的方式保护自己。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以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用爱去感召他的真善美。 2、心学就是心理学 当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内心都向往良知,我们就要努力去凭良知做事,只要我们做的事情是有益于社会的、大爱的、不违背良知的。遇到任何阻碍、困难,我们就可以从唤醒对方的良知这一点上去突破。因为所有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既然每个人的内心都向往良知,那么凭良知去行事一定会无往而不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 任何人事物都有两面性,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道德经提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去看待事物的时候一定要多去看看积极的一面,用心去考虑如何去运用它来施展和发挥,促进事情的成功。不要把注意力总放在消极的一面,然后对客观事实作无谓的抗拒,白耽误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当我们遇到不好的人事物, 有了感性的烦恼时。首先要在内心接纳自己的情绪,更要接纳当下的事实。然后告诉自己事情已经这样了,生气、怨恨、恼怒都不利于解决问题,我接纳当下的这个现实,然后收拾好心情去发现和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部分。 当你竭尽全力,却仍然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像六项精进第六条里说的——硬着头皮顶住,不忘初衷,努力做好该做的事。 4、无条件接纳,然后安抚好那颗心 经常会有人对自己要求过高,不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允许自己犯错误, 也不接纳周边人事物的不完美。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也不存在完美无缺的物品啊。不要发现一点点不完美,就觉得有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告诉自己:啊呀!刚刚那事情有些地方还有待改进和提升。我们是否可以告诉别人:你的这个方案,总体做得很好,有几个地方再如何如何改善一下就更好了。 而不是说:哎呀,这个事情又搞砸了,我怎么总是这样啊?我怎么这么蠢啊?又或者:你这个方案这几点根本行不通,想问题都不过脑子吗? 接纳不完美,不论是你的,他人的、还是世界的。不要对自己、他人过于苛刻,我们要尽量客观地看待身边的人事物,根据客观事实来评估,冷静地行动。而不是带有偏见地去看待问题,然后起一些没有必要的情绪,然后被情绪控制着做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5、关于影响力 为什么老师感召大家积德行善?因为有时候你所做的一件小事,并不仅仅就是一件简单的小事那么简单,有可能会产生蝴蝶效应或连锁反应。 举个例子,假乞丐行乞骗取别人的同情心。就真的只是某些善心人士被骗了一点钱这么简单吗?有没有可能这些人知道自己被骗以后?就从此不愿意再行善了?当某一次他真的遇到一个即将饿死的真乞丐时,误会并无视这个乞丐,造成这个乞丐饿死了呢?或者真乞丐乞讨不到东西吃,就生了邪念去偷去抢了怎么办?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行善,不仅仅是为自己积累功德,也是为了去温暖身边的人,让他们相信身边有爱,不至于被迫丢掉道德底线去作恶、去为害社会。 所以我们真的不能太自私自利,只想着自己好,别人怎么受苦受难都与我无关。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那个正在受苦受难的人,你难道不需要别人给你传递一份善意、拉你一把吗? 所以我们真的应该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是不是足够正能量?能不能给人以能量加持?我们的言行要给他人造成疗伤的能力,而不是把他推向更苦的深渊。 6、没有带着敬畏之心去做的事情,就算是流于形式 就好像给父母洗脚、捶背,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对父母的感激与孝敬,只是走个形式不走心,那还不如不做!你有没有走心,父母是能感受得到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为父母做了很多,但父母感觉不到的原因。《弟子规》中有言:“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里的“敬”,指的就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敬畏。 7、关键不在乎你在3天的学习中感悟到了什么,而在于你在3天的学习后,践行了多久?践行得怎么样?能坚持多久?正去老师所说: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所有的学习不是为了仅仅增加知识,而是能够学以致用,达到修身、齐家、治企的目的。 8、我为什么反复来当志工?因为对六项精进的认识深度还不够,所以践行得不够坚定。老师在课堂上也说,要做满六期志工,每一条都去认真地体悟一遍,才算是一趟完整的六项精进之旅。我知道六项精进是有益于我的,但践行路上走得不够坚定,原因有二:一、《六项精进》还没有完全成为我的信仰和指导我行为准则的指南针,需要强化认知。二、那就是我践行时,不够走心,杂念太多。比如读书经常只有眼睛和嘴巴到了,心没到,不够专注,就经常读错,还确实是要强化训练自己静的能力。 感谢六项精进会务组!感谢传播六项精进的大爱的家人们!感谢488期所有到场学员和他们大爱的公司!感谢六项精进这个伟大的智慧!                                     ——488期乐观二组志工  莫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