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中元节

2019-08-15    05'48''

主播: 画婳。

210 1

介绍: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佛家称为盂兰盆节,道家称为中元节,民间则为鬼节。 古时七月半是隆重的节日,从张岱“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便可知,民国期间七月半比“七夕”、“清明”还热闹。 中元节曾是中国八大节之一,因近代历史原因盛况不再。 过去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 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 诵经作法 超度亡魂。 从七夕到中元节,街市井巷灯火不绝。街头燃蜡烛、陈果饼、挂冥钱,烟火瀰漫。 坊间乐歌者,换了 目连救母等戏,以示孝,一直出演到七月半,这时候看戏的人比七夕还多呢。 陆为阳,水为阴,人们认为水下神秘昏黑,藏著幽冥地府,鬼魂在那里沉沦,故而在水里点河灯,焚纸锭,四处燃火光,为亡者照回家之路。悼念逝者,祝福亲友。 满湖星斗涵秋冷,万朵金莲彻夜明。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用新米等祭供。 《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七月小秋 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照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将麻、谷悬挂门首。 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汉 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 甲骨文《卜辞》中 也称羊通祥。可见在古代,羊有吉祥之意。 明朝张岱在《西湖七月半》中写道:“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拘人,清梦甚惬。”所以古时候七月半亦是赏月之时。 七月半,秋刚至,夏夜燥去,晚风不凉。月已满,未到中秋先赏月,院中一张桌、一家人、一轮月,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文字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