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普宁 | 静

伊凡·普宁 | 静

2020-04-19    07'36''

主播: 画婳。

202 0

介绍:
静 ——伊凡·普宁(俄) 我们是在夜里到达日内瓦的,正下着雨。拂晓前,雨停了。雨后初霁,空气变得分外清新。我们推开阳台门,秋晨的凉意扑面而来,使人陶然欲醉。由湖上升起的乳白色的雾霭,弥漫在大街小巷。湿润的晨雉轻轻地拂弄着盘绕在阳台柱子上的野葡萄血红的叶子。我们匆匆穿好衣服,走出了旅社。 初阳已透过雾霭,照暖了阒无一人的堤岸,眼前的一切无不光莹四射。然而 山谷、日内瓦湖和远处的萨瓦山脉 依然在吐出料峭的寒气。我们走到湖堤上,不由得站住了脚。 萨瓦山消融在亮晃晃的晨岚之中。在阳光下难以辨清,只有定睛望去,方能看到山脊好似一条细细的金线,迤逦于半空之中,这时你才会感觉到 那边绵亘着重峦叠嶂。 近处,在宽广的山谷内,在凉飕飕的、润湿而又清新的雾气中,横着蔚蓝、清澈、深邃的日内瓦湖。湖还在沉睡,簇拥在市口的斜帆小艇也还在沉睡。它们就象张开了灰色羽翼的巨鸟,但是在清晨的寂静中还无力拍翅高飞。 我们急欲进入群山的怀抱,泛舟湖上,航向远处的什么地方……然而雾还没有散,我们只得往市区走去,欣赏着纤尘不染的街道 和静悄悄的金黄色花园中 美丽如画的杨树和法国梧桐。在花园上方,天空已被廓清,晶莹得好似绿松石一般。 “你知道吗,”我的旅伴对我说,“每到一地总是不敢相信 我真的到了这个地方,因为这些地方,我过去只能看着地图,幻想前去一游,并且时时提醒自己,这只不过是幻想而已。意大利就在这些崇山峻岭的后边,离我们非常之近,你感觉到了吗?瞧,那边是萨瓦省,就是我们童年时代阅读过的故事中所描写的孩子们的故乡!” 码头旁,游艇和船夫都在阳光下打着瞌睡。在蓝盈盈的清澈的湖水中,可以看到湖底的砂砾、木桩和船骸。这完全象是个夏日的早晨,只有主宰着透明的空气的那种静谧,告诉人们现在已是晚秋。雾已经消散得无影无踪,顺着山谷,极目湖面望去,可以看得异乎寻常的远。 我们迫不及待地拿起了桨。船侧的湖水越来越深,越来越沉,也越来越透明。我回过头去,看到了无拘无束 宁静地荡漾在坡度缓坦的群山中间 浩瀚的碧波,看到了漫山遍野正在转黄的树林和葡萄园,以及掩映其间的一幢幢别墅。 有一刻间,我们停住了桨,周遭顿时静了下来,静得那么深邃。我们闭上眼睛,什么声音也没有,只有船划破水面时,湖水流过船侧发出的一成不变的汩汩声。甚至单凭这汩汩的水声也可猜出湖水多么洁净,多么清澈。 就在这时,一阵悠扬的钟声,从很远很远的地方飘至我们耳际,这是深山中某处的一口孤钟。它离我们那么远;有时我们只能隐隐约约听到它的声音。 “你还记得科隆大教堂的钟声吗?”我的旅伴压低声音问我。 “那天我比你醒得早,天还刚刚拂晓,我便站在洞开的窗旁。久久地谛听着独自在古老的城市上空回荡的清脆的钟声。你还记得科隆大教堂的管风琴和那种中世纪的壮丽吗?还有莱茵省,那些古老的城市。古老的图画,还有巴黎……然而那一切都无法和这里相比,这里更美……” 由深山中隐隐传至我们耳际的钟声温柔而又纯净,闭目坐在船上,侧耳倾听着这钟声,享受着太阳照在我们脸上的暖意和从水上升起的轻柔的凉意,是何等的甜蜜,舒适。 (文字有删改) ----------------------------------------------- 作者简介: 伊凡·蒲宁,1870年10月10日-1953年11月8日。 俄国著名诗人、小说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俄罗斯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古典作家。他曾两次获普希金文学奖,并于193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冬苹果》、《兄弟》、《旧金山来的绅士》、《故园》、《苏霍多尔》、《在巴黎》、《昏暗的林荫幽径》等中短篇小说。 蒲宁出身于沃龙涅什省叶列茨县一个败落的老式贵族家庭,从小生活在浓郁的文学气氛和优美而寂静的田园中。 1889年离家后,作过校对员、图书馆员、报刊采访员等工作。 他17岁起开始给报纸写诗,继而写作小说。他的作品继承了俄罗斯古典文学的传统;他的小说简练、紧凑、优美、擅长人物语言、形象、心理和自然景色的描写,有对往昔充满忆恋的挽歌情绪,尤其十月革命后寓居海外的作品中怀乡思旧的情绪愈甚,但这没有妨碍他在作品中对俄罗斯农民的命运的敏锐的描写和对社会的批判。 (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