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陈九川录6

传习录:陈九川录6

2017-06-11    02'51''

主播: 玉华卓立

269 10

介绍:
(D73)有一属官,因久听讲先生之学,曰:“此学甚好。只是薄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 先生闻之曰:“我何尝教尔离了薄书讼狱,悬空去讲学?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上为学,才是真格物。如问一词讼,不可因其应对无状,起个怒心;不可因他言语圆转,生个喜心;不可恶其嘱托,加意治之;不可因其请求,屈意从之;不可因自己事务烦冗,随意苟且断之;不可因旁人谮(zèn)毁罗织,随人意思处之:这许多意思皆私,只尔自知,须精细省察克治,惟恐此心有一毫偏倚,枉人是非,这便是格物致知。薄书讼狱之间,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着空。” 虔州将归,有诗别先生,云:“良知何事系多闻,妙合当时已种根。好恶从之为圣学,将迎无处是乾元。” 先生曰:“若未来讲此学,不知说‘好恶从之’,从个甚么?” 敷英在座,曰:“诚然。尝读先生《大学古本序》,不知所说何事。及来听讲许时,乃稍知大意。” 于中、国裳辈同侍食。 先生曰:“凡饮食只是要养我身,食了要消化;若徒蓄积在肚里,便成痞了,如何长得肌肤?后世学者博闻多识,留滞胸中,皆伤食之病也。” 先生曰:“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 问曰:“何如?” 曰:“这良知人人皆有,圣人只是保全,无些障蔽,兢兢业业,亹亹(wěi)翼翼(yì)☆,自然不息,便也是学。只是生的分数多,所以谓之‘生知安行’。众人自孩提之童,莫不完具此知,只是障蔽多,然本体之知自难泯息,虽问学克治也只凭他,只是学的分数多,所以谓之‘学知利行’。” 注释: ☆甘泉: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增城(今广州增城)人。官至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少师事陈献章,后与王阳明同时讲学,各立门户。阳明讲“致良知”,甘泉讲“随处体认天理”。后甘泉为阳明写墓志铭,著有《湛甘泉集》。 ☆洪都:今江西南昌。当时,阳明先生在南昌平定宁王之乱,九川从京师来到洪都拜见先生。 ☆倥偬:事情纷繁迫促。 ☆缱绻:牢结,不离散。 ☆直是难鏖:那真是一场鏖战。 ☆亹亹翼翼:勤勉不倦和恭敬谨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