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正德八年(1513),蔡希渊已归乡为母丁忧,同时研习传播心学。此时,王阳明已经抵达滁州督马政,收到蔡希渊委托朱守忠带来的信,深切感受到希渊对自己的深爱和对心学的笃信,便回信给希渊。信中,先生不仅关心希渊的日常生活,更提醒为学要多和师友切磋交流,并叮嘱“乡里后进中有可言者,即与接引,此本分内事,勿谓不暇也。”
原典
癸酉(1513)
希颜茕(qióng)然☆在疚,道远无因一慰。闻友朋中多言希颜孝心纯笃,哀伤过节,其素知希颜者,宜为终身之慕。毋徒毁伤为也!
守忠来,承手札(zhá)喻及出处,此见希颜爱我之深,他人无此也。然此义亦惟希颜有之,他人无此也。牵于世故,未能即日引决,为愧为怍,然亦终须如希颜所示耳。患难忧苦,莫非实学。今虽倚庐(yǐlú)☆,意思亦须有进。向见季明德书,观其意向甚正,但未及与之细讲耳。“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盖一言而足。至其功夫节目,则愈讲而愈无穷者。孔子犹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今世无志于学者无足言,幸有一二笃志之士,又为无师友之讲明,认气作理,冥悍自信,终身勤苦而卒无所得,斯诚可哀矣。
读《礼》之余,与明德相论否?幸以其所造者示知。某无大知识,亦非好为人言者。顾今之时,人心陷溺已久,得一善人,惟恐其无成。期与诸君共明此学,固不以自任为嫌(xián)而避之。譬之婚姻,聊为诸君之媒妁(shuò)而已。乡里后进中有可言者,即与接引,此本分内事,勿谓不暇也。
楼居已完否?糊口之出非得已,然其间亦有说。闻朋友中多欲希颜高尚不出,就中亦须权其轻重。使亲老饘(zhān)粥☆稍可继,则不必言高尚,自不宜出。不然,却恐正其私心,不可不察也。
注释
☆茕然:孤单的样子。
☆倚庐:指居父母丧时所住的房子。
☆饘粥:稀饭。比喻生活清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