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再见191222

与你再见191222

2019-12-22    35'16''

主播: 朝阳粤语FM

181 1

介绍:
2014年末,佛山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3 所,全年招生1.65万人,在校学生4.67万人;普通高中58所,招生3.87万人,在校学生11.37万人;初中135所,招生6.44万人,在校学生19.40万人;小学406所,招生8.61万人,在校学生47.44万人;幼儿园837所,招生8.40万人,在园幼儿25.14万人。学龄儿童入园率 99.81%,小学毕业升学率100%。 历史文化 语言 禅城区境内通用粤方言。 南海区境内除和顺镇(已并入里水镇)、松岗镇(已并入狮山镇)个别村的极少数人操客家方言外,主要使用粤方言 。 三水区境内绝大部分地区讲广州方言,大塘镇六和片多数村落讲客家方言,南山镇也是客家人聚居点 ,约占全区总人口的3% 。这些客家大部分是清代从嘉应州等地迁来六和镇 。 高明区境内主要使用粤方言,少数使用客家方言。 顺德区境内通用粤方言。[5] 工艺 佛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地带,岭南文化气息浓郁。同时,佛山也是中国粤剧的发源地,著名的武术之城、民间艺术之城、陶瓷之都、美食之乡。 佛山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以手工业发达而著称海内外。技艺精湛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于唐宋,盛于明清,具有浓郁地方特色。 佛山民间艺术,各具特色,通过剪、刻、扑、塑、扎、铸、绘、粘等工艺技法,制作出剪纸、扎作、彩灯、秋色(又称“秋景”、“秋宵”、“出秋色”、“出秋景”等)、陶艺、灰塑(包括纸扑、雕塑、雕刻、粘砌、铸塑等)、木版年画、书画等数十种艺术品。 佛山剪纸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统艺术,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佛山剪纸原以剪为主,后改用刀刻,在中国剪纸艺术中独树一帜。其作品入选多届全国美术展览和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多次获奖,还经常选送国外展出。佛山秋色可分为秋色工艺品和表演艺术两大类。又因佛山民间习惯把一出戏称为一套戏,故石湾居民把化装表演戏剧称为“地套”。 佛山木版年画源远流长。据《广东文物》描述:“前门刻有神荼郁垒,高与檐齐”,证明在汉代时的广州、佛山一带已流行贴门神的习俗。佛-山木版年画生产以清乾隆、嘉庆至抗日战争前为盛,属于地方民俗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 佛山是“南国陶都”、“中国陶瓷名都”,制陶工艺源远流长,有700多年历史,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柴烧龙窑,薪火相传至今500多年,被誉为“陶瓷活化石”。 佛山是“岭南成药之乡”。古方正药的历史有400余年,涌现出了“黄祥华”如意油、“冯了性”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号名药。 佛山的铸造业始于2000多年前。宋代时佛山所铸鼎、锅、钟、塔等闻名全国。到明代佛山的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南中国冶炼中心。鸦片战争期间,佛山所铸大炮为抗击外来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饮食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的“美食之乡”,粤菜发源地之一 。这里土地肥沃,水网交错,物华天竞,“海陆空”物产颇丰。无论天上飞、地上走、土里钻、水中游的动物,还是那青葱滴翠的各种果蔬,在厨艺大师们的精心烹调之下,都能变成美味佳肴 佛山有许多小吃,如佛山扎蹄、佛山公芝麻饼、大良野鸡卷、大良磞砂、大良姜汁撞奶、炸牛奶、双皮奶、小凤饼,南海鱼生、大福饼、九江煎堆、三水狗仔鸭、水晶饺、甘笋蒸饼、西樵大饼、佛山九层糕、石湾鱼脯、佛山柱侯酱、蚕蛹、 白糖棉花糕、应记云吞面、金源酒家甘笋蒸饼 、汾宁白糖棉花糕、大可以状元及第粥、盲公饼、高明濑粉等许多小吃。 佛山人根据不同的地方的特产与口味,创制了许多风格各异的美食菜点。佛山的柱侯食品,顺德的“凤城(大良)炒卖”,声名远播。佛山的许多小吃,如佛山盲公饼、大良蹦砂、扎蹄,大良野鸡卷、炸牛奶、蹦沙、南海鱼生、大福饼、九江煎堆等皆名闻遐迩。 民俗 年宵花市:“行花街”是珠江三角洲人民群众相沿已久的民间习俗。花市于春节前三日举行,除夕晚是花市的高潮,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游人买到鲜花,寓示大吉大利、大展宏图。 行通济:每年的正月十六,佛山人都有一个风俗习惯“行通济”。却说佛山城南今南蒲公园附近以前有一条河通济河,河上有一条桥叫“通济桥”。佛山人认为“行通济,冇弊矣”(佛山方言,意即行通济无忧愁)。河现没了,桥还在,每年正月十五,政府组织人们都到这里走过桥,烧香、抛生菜和转风车,人流络绎不绝,非常热闹。 赛龙舟:每年的端午节期间,佛山各地有民间举办的龙舟赛,各乡各村派出阵容鼎盛的龙舟队参与竞渡。漂亮醒目的龙舟在水乡的河网上力争上游,两岸站满观众,锣鼓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佛山秋色 :秋色又名“秋宵”、“秋景”,是佛山独有的大型民间文化娱乐活动。 过去秋色多在秋收时节的晚上举行,表现形式上分为灯色、车色、马色、 地色、水色、飘色、景色七大类。明永乐年间发展起来,各种精美的工艺品,通过游行 的形式来展出,并表演舞龙、舞狮、十番、锣鼓柜等助兴,让群众观赏评议。 佛山是“狮艺之乡”,是南狮的发源地,是首个“中国龙狮龙舟运动名城”,禅城区是“中国龙狮运动之乡”,南海区西樵镇是中国惟一“中国龙狮名镇”。 曲艺 佛山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诞生了粤剧艺人的代称——“红船子弟”和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民间自发组织的粤剧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长盛不衰。每年一度举办的琼花粤剧艺术节,使佛山呈现“红船泊晚纱,万人看琼花”的盛况 。 佛山市文物保护情况(单位:处) ​ 级别 数量(处) 名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佛山祖庙、东华里古建筑群、南风古灶·高灶陶窑、康有为故居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4 佛山梁园、兆祥黄公祠、简氏别墅等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62 陈铁军故居、文会里嫁娶屋、简照南佛堂等 风景名胜 佛山河网密布,生态环境优美,是独具特色的岭南水乡。佛山祖庙、西樵山、南风古灶、清晖园、皂幕山、南国桃园、陈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评为“佛山新八景”。其中,佛山祖庙融古代陶瓷、木雕、铸造、建筑艺术于一体,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宫”;西樵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美誉;顺德清晖园与佛山梁园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高明皂幕山是佛山最高峰;陈村花卉世界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花卉生产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题公园;三水荷花世界是现世界上规模大、品种资源丰富的荷花生态园。还有岭南天地(东华里)、康有为故居、宝林寺、芦苞祖庙、大旗头古村、黄飞鸿纪念馆、李小龙纪念馆等文化景点。 还有始建于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的佛山祖庙、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二顺德清晖园和佛山梁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海西樵山,以及古迹市区孔庙、仁寿寺,南海康有为故居,顺德西山庙,顺德李小龙纪念馆 ,三水芦苞胥江祖庙、文塔,高明文昌塔、灵龟塔等。
上一期: 与你再见191208
下一期: 夜间飞行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