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甘肃”从历史深处走来(上)

“如意甘肃”从历史深处走来(上)

2020-12-09    31'58''

主播: 雪玲读书

2185 9

介绍:
“如意甘肃”:从历史深处走来(上) 张建君 甘肃,一个令人着迷的省份,一个多彩多姿的省份,一个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故里省份,一个中国地理第二阶梯的传奇省份,一个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华夏文明与西戎文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多元交融的开放省份,一个长江与黄河奔流、弱水三千入流沙的干旱省份,一个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与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两大沙漠碰撞汇集的伟大省份,在扫除了各种历史迷雾后的21世纪,终于彰显出了中华民族地理如意、人文家园的独特魅力。一、“如意甘肃”:历史的深处在中国,再也没有这样一个省份,让你既有些许的了解,又是那样的陌生;既感觉平淡无奇,又充满了谜一样的魅力;既有幸涉足其间,又很难形成整体性印象,往往是你来过就和没有来过一样,对甘肃的认识反映着你的人生阅历与境界;如果不做深入的探究,对甘肃的印象你就很可能停留于牛肉面、读者、黄河……这些外在的表象,而不能感受在甘肃给予您的境界提升与情趣升华,更不会知道“如意甘肃”将给予您的吉祥信念,一颗如意的种子将永远护卫着您的精神家园。就像鲧的治水一样,在中下游的围堵“九年弗绩”,最终被“殛鲧于羽山”;他的儿子禹则“导河积石,至于龙门”,最终迎来了“维禹之功,九州攸同”的伟大业绩,被世世代代称为“大禹”。积石,就是今天的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这里的县名是全中国最长的——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撒拉族东乡族自治县(简称“积石山县”),这里有积石山、西倾山、积石峡等《书经》中多次提到的古地名。《禹贡》有云:“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西倾、朱圉、鸟鼠都在甘肃境内,你能想象他们和华山的关系——是因为山、还是因为水?在这里浩浩荡荡的河水从海拔3000-4000米渐落到1000多米,冲出壮观的积石峡,告别青藏高原、走向黄土高原,开始了成为黄河的伟大历程。这里生活着三个独特的民族:保安族、撒拉族、东乡族,他们有着谜一样的存在,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黄河四大古渡——鹯阴古渡(甘肃省靖远县境内) 摄影:王生晖在历史过往中,这里既孕育了伏羲、女娲、秦始皇、岐伯、皇甫谧、张芝、李世民、李白、……这些光照千秋的民族伟人,也产生过董卓、貂蝉、马超、姜维、张济、张绣、贾诩、庞德等《三国演义》中的传奇群体;这里既拥有鸣沙山月牙泉、七彩丹霞、祁连雪山、梦柯冰川、黄河三峡、泾渭并流、狼渡滩、老龙湾、万象洞、崆峒山、人间仙境扎尕那……这样的山水传奇;也拥有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张掖马蹄寺、武威铜奔马、天祝天堂寺、临夏刘家峡、甘南郎木寺、庆阳周祖陵、平凉西王母宫、天水麦积山、兰州读者、会师圣地会宁、靖远县虎豹口……无数的人文奇迹。在壮美辽阔的河西走廊,“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的王之涣,写下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千古名篇;在驿骑如流星的陇右塞上,壮怀激烈的岑参写下了:“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边塞诗佳作;在《登陇》一诗中,豪情万丈的高适写出了“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的英雄情怀,与岑参一同成为盛唐边塞诗派的擎旗者;就是诗意缠绵、终生抑郁的李商隐,在甘肃也写出了《安定城楼》“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的伟大悲歌。 万里长城第一关——嘉峪关(图片转自酒泉在线) 在古道热肠的陇右道,在长烟一空的戈壁沙漠,在关山千万重的文化苦旅中,在质朴如斯的黄土地上,甘肃正是这样一个“念天地之悠悠,独苍然而泪下”的人文省份,一个中华民族历史上举足轻重的边塞省份,一个有着谜一样独特魅力的传奇省份。甘肃,简称“陇”或“甘”,古称“陇右”,省会兰州市。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正在全面崛起的后发省份。因此,从现在甘肃的地理地貌、特别是行政区划所形成的“如意形态”追溯历史,这不仅仅是对当下甘肃山川河岳的恰当描述,也是甘肃经历了一个长久历史进程的渐次发展结果。二、如意甘肃:远古的荣光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黄河流经甘肃913公里、是黄河总长度的五分之一;黄土高原是甘肃人民的主要生活场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黄帝相传都诞生在甘肃。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天水市伏羲庙 大禹分封天下为九州的时候,甘肃省大部分属雍、凉二州,旧称“雍凉之地”。传说中,大禹治水、分封九州的故址,就在今天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的九州台——这是一个黄河岸边、高出群山的所在,地名透露出曾经的光荣历史,就算你登上了兰州地标皋兰山,这里仍然是傲然挺立,展现出非凡的气象。你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不毛之地的平凡土山,起个什么名字不好,但千百年来,这里就叫“九州台”。最初以为是后人附会,但请看《尚书·禹贡》有关雍州的描述:“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攸同。荆、岐既旅,终南、敦物至于鸟鼠。原隰厎绩,至于猪野。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厥贡惟球、琳、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书中的这些地名,基本上都活在甘肃的当下,很多人以为是汉武帝开疆拓土,中国才拥有河西走廊,这完全是狭隘认识。《尚书·禹贡》一共记载大禹导了九个方向的河流,其中,导河积石、导弱水、导黑水都是在甘肃完成的水利工程。 书中“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如果你去过河西走廊、去过张掖市,你根本不用思考就知道弱水就是现在的黑河,“弱水既西”——因为黑河流经合黎山,余波就流入了著名的居延海——一个沙漠中时有时无的湖泊。河西走廊到了张掖段,就只是四座山所形成的地理传奇了,南面是连绵不绝的祁连山,北面与之相对只有三座山:一座是孤零零的龙首山、一座就是合黎山,还有一座北大山隐藏在茫茫的沙漠戈壁之中,合黎山一度被认为是古代的昆仑山,是上古汉族传说中神话人物生活的仙境,在人类生产力极其低下的远古时期,如果有人侥幸从大沙漠里偶尔露出头来,恐怕双方都是要惊恐为神人的。史载,合黎山是上古燧人氏观测星象,拜祭上天的三大处所之一。在当地人的传说中,正是大禹劈开了合黎山,让黑河水通过镇夷峡流向居延海,才解决了河西走廊洪水泛滥的问题。弱水三千入流沙——黑河流过合黎山正义峡 摄影:万建国书中“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这里的“黑水”就是敦煌境内的党河和疏勒河,著名的月牙泉、鸣沙山就是党河所创造的沙漠奇迹。在《括地志》中说沙州敦煌县东南三十里,山有三峰,故曰三危山。人类文明奇迹莫高窟就在三危山下,《尚书·尧典》有云尧“窜三苗于三危”。在远古时代,到敦煌大约也就是到了天尽头,向西、向北沙碛障路、有去无回,据《山海经》记载:“敦薨之水西流注入泑泽,盖乱河自西南注也。”薨即死亡的意思,后来才被“煌”字所取代,人们把甘肃敦煌至罗布泊一带称为“沙河”,或“死亡之海”。史称“南湖戈壁”、或者“莫贺延碛”、“大患鬼魅碛”;向南高山阻隔、渺无人烟;只有向东、才能回归主流社会。认罪就能回归,否则,就只能驻守天边。现在,南海仍然是敦煌的一个地名,这应该是一个更为广阔的区域,古人把敦煌至罗布泊一带称为“南海戈壁”,大禹毫无疑问是把黑水引向了浩渺无边的南海戈壁,最终流向了罗布泊。近年来,伴随敦煌市生态的持续改善,已经消失了几百年、面积最大有70多万平方公里的哈拉诺尔湖重现碧波荡漾,你就能够想象大禹时代的南海是个什么模样。哈拉诺尔湖重现碧波(摄于2017年3月) 孙志军摄结合《尚书·禹贡》中导河记载,你就知道在尧舜禹的时代,甘肃就已经是华夏文明的中心舞台。史载五帝中之颛顼高阳氏“西行于流沙”(在今敦煌附近),就是考察山川河岳以明时历、以定山川社稷之神,按照现在的说法大约是勘定国界吧。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其伟大贡献就是确立了中华民族最早的历法——老黄历。《五字鉴》有:“颛顼高阳氏,按时造历法,孟春为岁首,一年分四季”,以孟春建寅,仲春建卯,季春建辰之类,置春秋二祀以奠山川社稷之神。事实上,在人类社会的早期,自然地理的边界,其实就是家国的边界,人类能力提升的一个标志就是不断突破了自然地理的束缚,把人类文明推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三、如意甘肃:历史的辉煌周人崛起于甘肃庆阳,周先祖不窋的陵墓就在甘肃庆城的黄土高原上,周先祖教民稼穑为后人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秦人肇基于甘肃天水、陇南,位于甘肃礼县的大堡子山遗址被证明就是著名的秦西垂陵园,被考古界称为二十世纪继敦煌藏经洞和兵马俑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甘肃建省历史虽然只有700多年的历史,周庄王九年(前688年),秦国在邽戎、冀戎地区建立了历史上最早的两个县——邽县(天水麦积区南)、冀县(今甘谷县),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秦人在克谐西戎的过程中,采取过与西戎通婚、交好等各种政策,也经历了多难兴邦的残酷历程,秦仲作为秦族的先祖之一,就是被西戎所杀。《秦本纪》记载:“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驼之族。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直到公元前659年,秦穆公即位,才“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有了稳定的后方,秦人由此掉头东向,开始了争霸中原的进取之路。秦惠文王更元五年至更元十一年(前320至314年),秦国多次兵伐义渠,平定西部诸戎。秦昭王秦朝在甘肃境内设陇西、北地二郡。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进程中,甘肃始终是稳定的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