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

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

2020-03-15    05'10''

主播: 逐日暔贻

85 0

介绍:
第五章:天地不仁 【楚简本】 天地之閒丌猷橐籥與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帛书甲本】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聲人不仁以百省□□狗天地□間□猶橐籥輿虛而不淈動而俞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帛书乙本】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閒亓猷橐籥輿虛而不淈動而俞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王弼本】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辩证本】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字面理解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对待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一视同仁。 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后因用以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圣人对待百姓,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一视同仁。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天地之间好像一个大风箱,当中是空的,但抽动起来可以发出无穷无尽的风力。 橐龠:古代鼓风吹火用的器具,此喻肺主气,司呼吸,调节气机的功能。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不要对“道”妄加评说,应该在“道”的范围内遵循“道”而行事。 1、通俗理解 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人们在祭祀前对待它非常尊崇,而在祭祀后就把它丢弃了。 天地对待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都是一视同仁的。万物生生不息,都按照自然法则在运行着,他们生也好,死也好都有其规律,天地不需要对他们进行特殊照顾,因此也就无所谓对他们“仁”或者是“不仁”了。 圣人对待百姓,也像对待刍狗一样,都是一视同仁的。百姓安居乐业、生老病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也有其民风民俗,要用无为而制的方法来治理,没有必要打破他们的平静生活规律,因此也就无所谓对他们“仁”或者是“不仁”了。 “道”是博大精深、深奥莫测的,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也没有认识其万一。人类在“道”面前,简直就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不要对它妄加评说,更不能反其道而行之。要知道:无论人类文明发展到什么阶段,都是在“道”的范围内,人类不可能超越“道”的界限,而游离其外。凡违背“道”的任何行为,都是要遭到严厉惩罚的。 2、顺其自然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阐述了一个中国人“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万事万物在自然面前都是平等的,无所谓对谁好对谁坏,各自都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法则而生生不息,相互间即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就是在这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中,维持着平衡、进化、发展。所以“顺其自然”才是“大德”。 万事万物在自然面前都是平等的,自然决不会对任何一方有所偏爱,所以万物都会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人类也是如此,只能顺应自然规律行事,这就是中华民族“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正是因为有了这套思想体系,古代贤哲不仅提出了自然和谐的文明思想,而且在实践中通过设置专门政府机构、颁布法律法令等措施,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生态文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