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深度心灵慧谈 055
“起点处差之毫厘,终点处缪之千里”
知识分子之所以难修行悟道,
主要是以思辩入手。
一开始就走自己的路,
而且是走一条脑经路径。
一开始就以自己为主,
当下有所听闻也是思辩着,
没有先听进去先领悟先了解先感受,
所以当下都是自己的认知,
这样的心智与生命状态,
即使有名相上的老师,
也是没有老师。
当下有老师时,
会先参悟体悟老师所言之道,
更好的还能行证体验,
再来提问不了解的、疑惑的、有障碍之处,有不通达的等,
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请老师提点。
可惜的是,
聪明反被聪明所误。
没有先参悟再思辩。
却是在聆听时就惯性的走思辩的脑经,
当下走入思辩然后一直思辩着,
绕不回来进入参悟行证的路径。
这就是知识上脑者总难真信的障碍,
总是错过明师的重要原因。
总难有真正的老师,
因为总难当真正的学生。
以戒为基,戒到心性上,
就能以不思辩为基、为首,
格物,格除本心之外的。
但我们却以本心之外的为首在进行。
以觉为师,也在引领大家,
在师所言之时,
先参悟领悟觉悟,
而不是先进行思辩,再思辩,再再思辩,
走不进参悟领悟觉悟的状态。
如此,更难以会去行证,
以及行证时再参悟领悟觉悟。
所以,一开始的心智分叉与维度区的不同,
容易造就自己成了论道、斗法、学者型、自己为师的状态。
起点处看似差之毫厘,
走到的地方缪之千里。
方向不对,
又没有觉察觉知到,
又认为自己是对的,
又很努力精进思辩,
始终没有对老师所言,
进行参悟行证体验。
这在修行这条路上,
是个很大的误区与落在颠倒之中,
而且习惯性于颠倒。
一来是没觉知到,
二来是觉知到了却知止不了,
还改不过来,
都是长期以来的心智习性惯性,
或业力来找,自己无力改变。
更不可以在明心见性开悟解脱的路上,
有竞争、出头、争强、好胜、
证明自己、求多、过度自我的心态。
这些都是内在的障碍。
~2018/07/19 godfrey-H 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