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们
大家好
好久不见啦
江都詞养生大讲堂
马上又要跟大家见面了
小伙伴们有没有很期待呢?
二月份开始婵媛老师和大家
开启小儿推拿必修课
本周开启了小儿推拿必修课的第一节中医儿科推拿学概括及发展史,下面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的内容。
第一节和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是中医儿科推拿,儿科推拿史以及儿科推拿对现在生活的重要性。
一、关于中医儿科推拿
中医儿科推拿,即“小儿推拿”,中医儿科推拿学是由儿科学和推拿学结合而成。
中医儿科推拿学是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儿童生理、病理特点,运用独特的手法作用于小儿的体表部位、穴位,起到防病治病。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的中医外治疗法,属于绿色无创疗法,非药物治疗学科。
二、中医儿科推拿的发展史
1.秦汉萌芽时期
西汉:《史记》记载 “扁鹊名闻天下……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为历史上最早记载的第一“小儿医”。
医祖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
2.晋唐宋元奠基时期
隋唐时期:“少小科”(儿科)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修课。唐代儿科医生需经医学博士教授五年,考核后方为小儿医。
孙思邈(唐)著《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将妇人、少小婴孺诸病列专篇论述。首次将膏摩法运用于小儿推拿。“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避风寒”。
3.明清形成时期
至明清时代,中医学有了显著发展,推拿学的理论框架已基本构建完成。小儿推拿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学术体系。
4.近现代发展时期
民国时期,提倡西洋医学,曾一度“废止旧医”。内忧外患,中医事业举步维艰。
三、儿科推拿疗法的必要性
儿科推拿疗法,蕴涵了几千年来我国传统医学的精髓。
它是一种良性的、有序的并有双向调节性的物理刺激,易为小儿内脏、形体感知而产生功效。达到激发小儿的自身抵抗能力来预防疾病的目的,这也正是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儿科推拿疗效显著,调理范围广且不易反弹,易为小儿接受,一般12岁以下少儿均可适用。
据调查:
70%的儿科病症可以采用推拿治疗;
30%的儿科疾病采用推拿疗效显著;
10%的儿科疾病采用推拿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常见病多发病(例如感冒、发烧、咳嗽、便秘、腹泻、汗症、厌食、斜颈等);
80%的少儿需要推拿作为日常调理来增强益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