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南极随想:周国平

去南极随想:周国平

2023-06-18    16'31''

主播: 风儿·

275 1

介绍:
一个人无论要去什么地方,他的灵魂必须独行,否则他虽然身体到了那个地方,也不能说他真正到过了那里。我当然不愿意只在表面上到过一次南极。我的行装里有一本1,是我带到南极的唯一的书。我不是基督徒,但我常常需要和我的上帝交谈。一个人的灵魂要去他的上帝那里,也是必须独行的,这是我虽然读1却不是教徒的缘由。 为了一窥极地的秘密,多少探险家前赴后继,创下了可歌可泣的业绩。法国的夏尔科几乎毕生漂流在两极地区,最后终于船沉北冰洋。 在探险生涯中,连他自己也对这种不可遏止的探险热情的来由感到困惑,曾经如此自问:“两极地区荒凉可怕,那空前的诱惑力从何而来?”哲学家和探险家似乎是完全不同的人,前者以沉思为人生至乐,后者渴望最直接的行动。 现在,作为一名哲学的学生,我要去一切探险家最向往的那个地方了。这次行动与我以往的全部生活形成了巨***反差,我不敢断定的是,最后我是否也会领略到哲学家所陌生的和探险家所热衷的那种空前的诱惑力。 恨是狭隘,爱是超越 2反对复仇,提倡博爱。针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旧训,他主张:“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让他打吧。”针对“爱朋友,恨仇敌”的旧训,他主张:“要爱你们的仇敌。”他的这类言论最招有男子气概或斗争精神的思想家反感,被斥为奴隶哲学。我也一直持相似看法,而现在,我觉得有必要来认真地考查一下他的理由—— “因为,天父使太阳照好人,也同样照坏人;降雨给行善的,也给作恶的。假如你们只爱那些爱你们的人,上帝又何必奖赏你们呢?……你们要完全,正像你们的天父是完全的。” 从这段话中,我读出了一种真正博***的爱的精神。 人与人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什么会仇恨?因为利益的争夺,观念的差异,隔膜,误会,等等。一句话,因为狭隘。 一切恨都溯源于人的局限,都证明了人的局限。爱在哪里?就在超越了人的局限的地方。 只爱你的亲人和朋友是容易的,恨你的仇敌也是容易的,因为这都是出于一个有局限性的人的本能。做一个父亲爱自己的孩子,做一个男人爱年轻漂亮的女人,做一个处在种种人际关系中的人爱那些善待自己的人,这有什么难呢?作为某族的一员恨敌族,作为某国的臣民恨敌国,作为正宗的信徒恨异教徒,作为情欲之人恨伤了你的感情、损了你的利益的人,这有什么难呢?难的是超越所有这些局限,不受狭隘的本能和习俗的支配,作为宇宙之子却有宇宙之父的胸怀,爱宇宙间的一切生灵。 有人打了你的右脸,你就一定要回打他吗?你回打了他,他再回打你,仇仇相生,怨怨相报,何时了结?那打你的人在打你的时候是狭隘的,被胸中的怒气支配了,你又被他激怒,你们就一齐在狭隘中走不出来了。 2要你把左脸也送上去,这也许只是一个比喻,意思是要你丝毫不存计较之心,远离狭隘。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已经上升得很高,你真正做了被打的你的肉躯的主人。 相反,那计较的人只念着自己被打的右脸,他的心才成了他的右脸的奴隶。我开始相信,在右脸被打后把左脸送上去的姿态也可以是充满尊严的。 伺候哪一个主人 2说:“没有人能够伺候两个主人。你们不可能同时作上帝的仆人,又作金钱的奴隶。” 我把这段话理解为: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只能定位在一个方向上,或者追求精神上的伟***、高贵、超越,或者追逐世俗的利益,不可能同时走在两个方向上。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一个精神上优秀的人完全可能在物质上也富裕。判断一个人是金钱的奴隶还是金钱的主人,不能看他有没有钱,而要看他对金钱的态度。 正是当一个人很有钱的时候,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出这一点来。一个穷人必须为生存而操心,金钱对他意味着活***,我们无权评判他对金钱的态度。 2接着强调,我们不应该为日常生活所需而忧虑。他说了一个比喻:显赫的所罗门王的衣饰比不上一朵野花的美丽,野花朝开夕落,上帝还这样打扮它,你们为什么要为衣服操心呢?他的意思是说,在物质生活上应当顺其自然,满足于自然所提供的简朴条件,如此才能专注于精神的事业。 行淫的女人 有一天2在2里讲道,几个企图找把柄陷害他的经学教师和法利赛人带来了一个女人,问他:“这个女人在行淫时被抓到。 摩西法律规定,这样的女人应该用石头打死。你认为怎样?”******弯着身子,用指头在地上画字。那几个人不停地问,他便直起身来说:“你们当中谁没有犯过罪,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说了这话,他又弯下身在地上画字。所有的人都溜走了,最后,只剩下了2和那个女人。这时候2就站起来,问她:“妇人,他们都哪里去了?没有人留下来定你的罪吗?”女人说:“先生,没有。”2便说:“好,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别再犯罪。” 2的这个故事使我对2倍生好感,一个智慧、幽默、通晓人性的智者形象跃然眼前。想一想他弯着身子用指头在地上画字的样子,既不看恶意的告状者,也不看可怜的被告,他心里正不知转着怎样愉快的念头呢。他多么轻松地既击败了经学教师和法利赛人陷害他的阴谋,又救了那个女人的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还破除了犹太教的一条残酷的法律。 在任何专制体制下,都必然盛行严酷的道德法庭,其职责便是以道德的名义把人性当做罪恶来审判。事实上,用这样的尺度衡量,每个人都是有罪的,至少都是潜在的罪人。 可是,也许正因为如此,道德审判反而更能够激起疯狂的热情。据我揣摩,人们的心理可能是这样的:一方面,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竟然有人做了,于是嫉妒之情便***装成正义的愤怒猛烈喷发了,当然啦,决不能让那个得了便宜的人有好下场;另一方面,倘若自己也做了类似的事,那么,坚决向法庭认同,与罪人划清界线,就成了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仿佛谴责的调门越高,自己就越是安全。 因此,凡道德法庭盛行之处,人与人之间必定充满残酷的斗争,人性必定扭曲,爱必定遭到扼杀。******的聪明在于,他不对这个案例本身作评判,而是给犹太教传统的道德法庭来一个釜底抽薪:既然人人都难免人性的弱点,在这个意义上人人都有罪,那么,也就没有人有权充当判官了。 经由这个故事,我还非常羡慕当时的世风人心。听了2说的话,居然在场的人个个扪心自问,知罪而退,可见天良犹在。换一个时代,譬如说,在我们的***************中,会出现什么情景呢?可以断定,2的话音刚落,人们就会立刻争先恐后地用石头打那个女人,以此证明自己的清白,那个女人会立刻死于乱石之下。至于******自己,也一定会顶着淫妇的黑后台和辩护士之罪名,被******群众提前送上十字架。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 “你们不要为明天忧虑,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就够了。2有一些很聪明的教导,这是其中之一。 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当然也对。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作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忧。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作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自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的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这样你不但比较轻松,而且比较容易把这难处解决。如果你把今天、明天以及后来许多天的难处都担在肩上,你不但沉重,而且可能连一个难处也解决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