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春丽
秋风秋雨读红楼
秋雨绵绵,绵绵秋雨。这样一个周末的秋雨之夜,偶尔听到青年歌手霍尊演唱的《终身误》,那空灵的声音、昆腔的念白,再次勾起了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读红楼的人,很难在第一遍的时候就喜欢黛玉,因为她的小性,她的斤斤计较,她的斑斑泪痕;读红楼的人,又很难不喜欢黛玉,因为她的美丽,她的才气逼人,她的斑斑泪痕。
总觉得一个女子的美丽,不仅仅是外表的美丽,而是灵魂的美丽;一个真正称得上美丽的女子,不仅仅能吸引人的眼睛,还能吸引人的灵魂。黛玉的美丽,不仅仅因为她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的红颜,也因为她的心比比干多一窍,十孔玲珑;不仅仅因为她的那段不同寻常的风流态度,也因为她的一目十行、出口成吟的傲人才情;不仅仅因为她的黛色倾城,更因为她的红颜泪尽。
《红楼梦》用了大量的笔墨刻画了黛玉才华横溢、颇具“咏絮才”的诗人气度,而且每首都是光彩夺目,字字珠玑,寓意深刻,感人至深。她用诗发泄痛苦和悲愤,用诗抒写欢乐与爱情,用诗表示抗议与叛逆的决心。诗表现了她冰清玉洁的节操,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
红楼一百二十回,最爱四十五回。
这一回宝衩黛玉尽释前嫌,准确点说,是黛玉终于放下了猜忌,接过宝钗递来的橄榄枝,两人剖心剖肝,说了会儿体己话。对立关系一解除,两个人都卸下面具露出了最本真的一面。
黛玉从之前的紧绷变得放松,当宝钗说要给她送燕窝时,她坦然接受,笑道 “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多情”二字,用得妙。
宝钗呢?“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眼前失于应候罢了。”她忽然起身告辞:“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客套劲儿没了,却瞬间有了知己的感觉。
黛玉也不假意留客,却明明白白说出了自己的诉求:“晚上再来和我说话儿。”黛玉喝了两口稀粥,接着在床上躺着。她盼着天黑,天黑了宝钗会来。
不料,日未落雨先下。黄昏时分,天开始阴沉,淅淅沥沥的雨落在了遍植翠竹的潇湘馆里。雨滴竹梢,到处是细细碎碎的沙沙声,天籁私语美则美矣,但频率不变的声音一直听一直听,人心会变得安静。
安静则生虚空,虚空一出,万事万物都成了身外物,人会生出渺小之感,再联想现实种种不如意,凄凉会像如霜的白露,不知从何而起,茫茫笼罩。
敏感的人别听雨声,会越听越难过。
黛玉知宝衩不能来,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有《秋闺怨》 《别离怨》等词。于是,“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 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 。” 她写道:“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读这首诗会不由得想到白居易《上阳白发人》那一句:“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写出了一个人的寂寞。
黛玉的《葬花吟》是为宝玉,晚上去怡红院,吃了他家丫鬟晴雯的闭门羹,也算是悲愤之作;而这首《秋窗风雨夕》却是为宝钗,因她的下雨天失约。想起张爱玲的那句:“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可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
她抒发完了,准备熄灯就寝,忽然,宝玉披蓑戴笠冒雨来了。一上来就三连问:“今儿好些?吃了药没有?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又忙忙脱完雨衣,接下来:一手举起灯来,一手遮住灯光,向黛玉脸上照了一照,觑着眼细瞧了一瞧,笑道:“今儿气色好了些。”
宝玉也忒暖男了,体贴入微。读红楼,一到此处,就禁不住心要暖一下。
宝玉来这里,并没有什么正经事。他就是单纯地想来看看她,一日不见就跟缺了点什么似的。当爱成了习惯,心也就不由自己了。
戌末亥初,宝玉抱歉地说:“原该歇了,又扰的你劳了半日神。”出去了,等一下又折回来:你想吃什么,告诉我,不用婆子,我明天亲自去办。最后,提着黛玉送的玻璃绣球灯走了。
有人陪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这或许就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吧。虽然宝玉是大观园里的宠儿,但除了在黛玉那儿,他的精神是孤独的。
宝钗的婆子打着伞提着灯来了,送了一包上等燕窝,还有洁粉梅片雪花洋糖。她终究没有食言,用另一种方式赴约。雨,正越下越紧。
这一回,通篇没有一个“爱”字,但宝玉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无不表达爱;没有一个“情”字,但宝钗先出后隐,再间接出场,无不在用情。一边是友情,一边是爱情,情节上两个人都巧妙地顾及到,手法不雷同,起伏波折又余音袅袅。
下雨的夜晚,最幸福的事是什么?不是天黑有灯,下雨有伞,而是窝在家里不出门,就着雨声读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