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七世纪,一个大唐的僧人踏上了丝绸之路,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他九死一生。怀着坚定的信念,他终于抵达了心中的圣地。十九年时间,一百一十个国家,五万里行程。在异国土地上,他被奉为先知,在佛陀的故乡,他成为智慧的化身。因为他的缘故,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就连他脚上的麻鞋,也被信徒供为圣物。然而,他放弃了一切荣耀,依然返回故土。
他翻译的佛经,达到了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他离世的时候,大唐的皇帝悲痛不已,百万人哭送。
几百年之后,历史逐渐变成了传奇,传奇慢慢的变成了神话,一只神通广大的猴子,带着一头猪和一匹马,保护着斯文懦弱的师父去西天取经。经过几百年的艺术加工,这个叫孙悟空的徒弟成为故事的核心,而师父唐僧已经面目全非,在《西游记》成为文学经典的同时,人们渐渐淡忘了唐僧的本名——玄奘。真实的玄奘越走越远,只剩下一个轮廓模糊的背影。《三藏法师传》由玄奘的弟子惠立和彦棕撰写,真实地讲述了玄奘的一生,在一千三百年之后,让我们根据这两本著作,穿越时间的迷雾,从神话回到真实,从唐僧回到玄奘。
公元六百二十七年的秋天,大唐的都城长安,一场罕见的霜灾突然降临,严寒冻死了关中地区所有的庄稼,大面积的饥荒就在眼前。刚刚立国九年的大唐措手不及,只能打开城门,放任灾民逃难,在扶老携幼的百姓中间,行走着一个僧人,这个僧人就是玄奘。那一年,他二十八岁。与寻找食物的难民的不同,玄奘离开长安不是逃荒,而是为了实现根植于心中多年的一个梦想,他的目的地在遥远的西方,兵荒马乱,盗匪横行,西去之路危险重重。玄奘明白,他很可能再也无法返回大唐。
公元六百年,隋帝国创建二十年,在都城长安于东的洛阳附近,一个婴儿悄然诞生了。 洛州是今天的洛阳,玄奘就出生在距离洛阳三十公里的陈家村。玄奘俗姓陈,《大唐三藏法师传》记载,陈氏家族曾经显赫一时,玄奘的高祖和曾祖作过北魏的太守,是名副其实封疆大吏,祖父因为品学兼优而出任国子博士,同样是朝廷的高级官员。父亲陈慧,仅管只是隋帝国的一个普通县令,但对儒家经典颇有研究,在这样的名门世家,幼年的玄奘,接受了良好的的儒学熏陶。然而,童年的快乐转瞬即逝。玄奘五岁的时候,母亲去逝,十岁的时候,辞官隐居的父亲有撒手人寰,显贵一时的陈家遭遇巨大的变故。
关于玄奘的传记都提及玄奘早熟,或许,童年的不幸使年幼的玄奘过早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父亲去世之后,无依无靠的玄奘跟随兄长来到洛阳的一座佛寺,从此踏入佛门。
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前六世纪,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创立了佛教,大约六百多年后,佛教开始向东传入中国。
公元六十七年,两位印度僧人用白马驮着佛经和佛像抵达中国,汉帝国修了一座专门的寺院,供印度高僧翻译佛经,为表彰白马驮经有功,寺院被命名为白马寺。白马寺就在洛阳,它是中国第一所官办寺院,被尊为佛教在中国的祖庭。自佛教东传以来,洛阳一直就是重要的佛教中心。年幼的玄奘因为家庭变故,不得不投靠佛门,但是,这个早熟的孩子发现,洛阳的寺院生活,非常适合自己的天性。公元六百一十二年,隋帝国选拔僧人,这是一次有皇帝亲自发动的宗教活动,考试很严格。只有那些禀赋超凡的人才能被录取,但是,十三岁的玄奘以非同一般的聪慧打动了主考官,最终被破格剃度。
当玄奘成为一名僧人的时候,佛教已传入中国近六百年,寺院林立,僧侣如织,少年玄奘在洛阳浓厚的佛学氛围中逐渐长大,由于良好的儒学根底,仅仅五、六年时间,他的才华就传遍了整个洛阳。他不仅对佛教经典有惊人的记忆力,而且见解独到。
公元六百一十八年,隋帝国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当战火燃烧到洛阳的时候,玄奘来到了都城长安,此时的长安刚刚更换了主人。隋帝国灭亡,大唐初建。战争还没有结束,长安的寺院破败不堪,痴迷于佛法的玄奘选择了南下,从此开始了长达七年的游学生涯。在七年的时间里,玄奘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他孜孜不倦地研究各种佛教典籍,访问了几乎所有的高僧大德,师徒彻底读懂佛法。如饥似渴的学习使玄奘声名鹊起,被誉为佛门的——千里之驹。然而,疑惑开始困惑玄奘。佛的本性是什么?凡人最终能否成佛?佛教典籍中没有确切的答案,也没有一个高僧的解释令玄奘信服,对于一个僧人而言,这是一种根源于灵魂深处的迷惘。玄奘明白,他将用一生的时间去解开心中的迷惘,去寻求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