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意”

浅谈“诗意”

2018-11-24    04'49''

主播: 和世璧·TCM

147 1

介绍:
当人们看到了周边的环境而产生了内心的某种情感时,就常常把这种情感寄托在这种环境、或这种环境里的特定事物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意象的概念。因此意象并不是指单纯的事物,而是情感与事物结合的共同体。 诗人常常不会直接表露自己的情感,而是借助诗中的意象来触发读者的共鸣。比如月表示思念、思乡等,春代表希望、闺怨等……写一首诗好比是画一幅图画,不同的景物色泽、人物情态,都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触。 古诗词的字数很少,因此我们需要去掂量每一个文字的重量,感触每一个文字的温度,这样完成的诗作才是真正富有生命力的。 我常常告诫自己:在诗词创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意”,做到“意在笔先、意随情转、意由理动、意尽当止……”当诗意萌生于心中时,我们可以先选择韵脚。其实当我们有一定的创作之后会发现,虽然一个韵部的字有很多,但适合作韵脚的并不多,并且一旦韵脚确定之后,一首诗的大致脉络走向也就确定了,从中我们也可以发觉:音韵与情感之间关系其实并不是偶然,当中存在着许多的必然。 在诗词的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有集中的意象,而不能拼凑堆积,因为“意多诗乱”!同样的一个意象,它可能被寄予了三个或者更多的情感,因此我们还需要加以修饰限制,使其更能准确的表达我们内心自己的感情。 现代有些诗词爱好者们喜欢直接袒露自己的情感,而不借助于意象,但这样的诗词缺乏深意,很难让人感动。也有的诗词写作者们太过于内敛,以致于他们的感情就只有自己明白。而这些我们都应当引以为鉴,做到换位思考、高位观察。我要求自己:诗词语言要温而不燥、柔而不腻;诗词主旨要哀而不伤、乐而不狂。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运用意象表达情感的时候,我们要把握好意象的动与静:动而不静,则显浮越;静而不动,则见刻板。而动,亦非乱动、飘动,而应灵动;静,亦非寂静、沉静,而当幽静。如此,可谓诗中有画! 在我看来,对于意象的理解,其实也并非一成不变,只要符合特定的环境,言之合理,自成方圆即可,有时我们大可推陈出新,甚至反其意而用之。 于诗词,应当“旧在体、新在意”,诚如人的外形不会随意被改变,但人的思想却与时俱进一般。因此,我认为:不应当提倡在诗的文体上大做文章,而应当在诗的意象上面有更多的创新!
上一期: 浅谈“诗法”
下一期: 浅谈“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