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因为流动,我们被打碎成一颗颗原子,主动或者被动地投身于高歌猛进的时代激流中。”
如果真有一种上帝视角,把现代社会每个个体一生的行动轨迹标记出来,那么将会看到一个个渺小的身影从一地到另一地,频繁更换住所,调换工作,寻找机会。据统计,在一线城市,平均有超过八成的人曾在过去一年内搬过家。如果将视角移远,全国每年有数以亿计的人离开家乡,外出闯荡。居住流动,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它不仅改写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同时也重塑着我们周围的社区和环境。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不再像上一辈人那样,在同一片土地上成长、求学、工作、生养后代。我们离开熟悉的邻里,住进邻居多半是陌生人的高楼里;隐藏起乡音,应对每日的工作生活,并遵守新的行为规则。
当这样的生活方式日渐普遍,居住流动会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哪些影响?曾引起广泛讨论的“道德危机”究竟和流动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在一个高居住流动性的环境里,人们会如何权衡个人与公共利益、长期与短期利益?长此以往,如若信任瓦解、欺骗横行,会最终表现为特定的人格特质吗?一个频繁搬家的人如何看待制度与关系?放眼人类文明的浩荡进程,居住流动又意味着什么?
王芳长期关注居住流动问题,通过调研和实验,尝试以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的专业视角,探索居住流动的奥秘。
“各种社会乱象,包括欺骗,包括暗黑人格,可能都和居住流动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