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死亡质量:生前预嘱是选择有尊严地面对死亡吗?

【生命教育】死亡质量:生前预嘱是选择有尊严地面对死亡吗?

2023-03-06    26'38''

主播: 学魔法的美羊羊

88 0

介绍:
本期提要本期节目是“生命教育”系列之死亡教育。2015年,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发布《2015年度死亡质量》:80个受访国家里,中国大陆第71位,中国台湾地区第6,中国香港排第22。2022年1月,美国《疼痛与症状管理》期刊发布的《2021年全球死亡质量专家评估的跨国比较》,我国的死亡质量位居第53位。中国人习惯把“生老病死”视为生命轮回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所以大多数人都能平静接受这种自然死亡。社会进步、科技发达,越来越多的人死在医院。医院里,越来越多临终病人被越来越复杂的人工设备滞留在死亡过程之中。生命支持系统看上去似乎是延长了人的寿命,但它在耗费了巨额钱财之后,到底使临终者的生命质量提高还是降低了呢?即使在医疗界,这个问题也存在巨大争论。虽然延续了几千年的医学伦理认为,医生的天职是尽可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虽然现在人们在行使医疗自主决定权时还有种种疑问和困境,比如当拒绝治疗的要求危害公共利益时应如何办理?本期,美羊羊从死亡教育这个命题出发,与你讨论生前预嘱带来的有关选择“有尊严地死亡”如何实现。内容剧透 什么是死亡质量?死亡质量评判指标是什么? 什么是生前预嘱?生前预嘱的实施现状如何? 我们为什么需要生前预嘱?“生前预嘱”如何实现? “生前预嘱”改变了什么?其社会意义和价值是什么?知识拓展“生前预嘱”(living will):人们事先,也就是在健康或意识清楚时签署的,说明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临终时要或不要哪种医疗护理的指示文件。“生前预嘱”通常是一份表格化文件,当事人对列出的内容进行选择,既可以说明自己不要什么,如临终时的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也可以说明自己要什么,如充分止痛、舒适等等。一份在美国被广泛使用,名为《五个愿望》(Five Wishes)的“生前预嘱”。2006年,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创始人罗峪平就参与创建国内首个推广生前预嘱的“选择与尊严”公益网站。该网站推出了《我的五个愿望》——这是生前预嘱在国内流行最广泛的一个版本。填写者需要回答“我要或不要什么医疗服务”“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支持生命医疗系统”“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我想让我的家人朋友知道什么”“我希望让谁帮助我”这5个问题。我国的生前预嘱:2022 年 6 月 23 日,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该条例第七十八条在「临终决定权」上做出规定,如病人预嘱要求「不要做无谓抢救」,医院要尊重其意愿,让病人平静走完最后时光。生前预嘱的概念终于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之中。这是我国首个将生前预嘱以立法形式确立的条款,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深圳也将由此成为我国首个实现“生前预嘱”入法的地区。2021年1月,国家卫健委曾在《关于实施生前预嘱,推进落实舒缓医疗的提案》中答复,在民法典起草过程中,国家卫健委曾就临终关怀、尊严死亡、生前预嘱相关问题开展专门课题研究,相关部门综合考虑各方意见、现实条件、技术标准等因素,认为目前立法条件尚不成熟。生前预嘱的起源:在国外,1976年,美国加州率先通过《自然死亡法案》,是全球首个建立生前预嘱相关法律的国家。随后,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家相继出台类似法律。死亡质量评判指标 30%: Quality of care 护理质量 20%: Palliative and healthcare environment 姑息与医疗环境 20%: Human resources 医疗专业人员供应及培训 20%: Affordability of care 患者的经济负担 10%: Community engagement 志愿者的供应及公众对于姑息治疗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