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妮文选
无声的世界(散文)
辽宁/董妮
山娃一出生,就要面对没有声音的世界。
睁着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靠视觉来观察周遭的花草树木,盛开凋谢。随着时光流转,山娃逐渐养成了孤僻的性格。父母总觉得亏欠山娃,庄稼有了收成,将几亩地打下的稻谷,除了一家老小的口粮,余下的全都卖了,大大小小的医院跑过多家,可结果都是一样的,先天性耳聋,没有治愈的可能。六十年代,面对这样不可逆转的结果,父母也束手无策。
山娃特别懂事,当他看到母亲泪流成河,就去拿毛巾为母亲擦脸,母亲会一下子将他搂在怀抱里,虽然听不到,但是他心里知道,那是母亲的无奈与自责。
母爱是伟大的,再忙再累,母亲也要找时间让山娃发声。看着母亲的嘴唇,母子俩用手指互相轻触对方的咽喉,一个字,一个字的教:"我,是,山,娃…"
不知反复说了多少次,山娃好认真的努力发声,从开始的沙哑的"啊,啊…"多少回嗓子疼得热泪直流,但是山娃硬是横下一条心,他想让母亲开心。
不知坚持了多少日月,从没放弃过。姐姐会教山娃认字,指着大树,在本子上写着"大树",指着溪流,又写"小河"。家人慢慢发现,山娃越来越开朗,笑容也多了。
慢慢地,他的手语也被家人乡邻所熟知,陪他玩的小伙伴也越来越多。
一年秋天,家人都去乡里医院,爷爷病了,得住几天院,留山娃在家。母亲蒸了一锅窝窝头,够儿子吃两天的。这时,山娃已经能看懂家人的唇语了,自己也能说出好多话,临走时,他对母亲说:“妈,照顾好爷爷,放心!”
家人走后,山娃在家喂猪喂羊,去山坡割草,期间,他还救了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麻雀,用手感知它鸣叫时那一起一伏的腹部,喂它一小撮稻谷,就托起麻雀:"飞吧!去找妈妈!"
小麻雀抖抖翅膀,绕着山娃两圈,最后飞向远方,他的心也和它一起飞翔。
到了晚上,山娃将门从里面锁上,这是母亲交代的。那时,山林里会有狼出没。从来没离开过家人身旁,山娃是怀着恐惧入睡的。
“山娃,山娃,开门,开门”。父母、姐姐带爷爷提前回家了。爷爷需要回家静养,没有大碍了。可他们忘了山娃听不到。外面下起了小雨,怕爷爷淋到,才着急的使劲拍着门。夜晚,乡村一片静谧,这一喊,将邻居吵醒了。
邻居忽然想到一个办法,从家里拿来唯一的家用电器——手电筒,山娃被手电筒的光晃醒,跳下炕,急忙开门,没有人责备他,但是山娃却流下了眼泪。
从那以后,但凡家人出去,他都会将闹钟调震动,放在胸怀。一小时醒一次,尽管家人心疼,那也是无奈啊。
长大后,山娃承包了一片山,栽种了好多果树,日子过的平淡,但是很快乐,一位本村的姑娘爱上了山娃。
结婚那天,姑娘对山娃说:“以后,我当你的耳朵,你是那么纯朴勤劳,嫁给你,我不后悔。”这时山娃流出的泪汇成幸福的小河。
无声的世界,生活却是多彩斑斓的,命运关上了可以聆听的门,却为山娃打开了一扇充满希望的窗。祝福山娃永远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