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曾经在一所幼儿园里做过一个实验:
他找来几十个孩子,然后让每个孩子待在一个小房间里,房间里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桌子上放了一块棉花糖。
研究人员告诉孩子:
“如果实在忍不住想吃桌子上的糖,就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如果能够等他回来以后再吃,就会得到另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
实验结束后,发现大多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有一部分孩子甚至没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
只有极少数的孩子,坚持到了研究员回来,获得了另一颗棉花糖的奖励。
在后来的跟踪调查中发现,能够延迟满足等待的那部分孩子,无论是学业还是职场,大多都很成功。
而那些控制不住欲望,不愿意等待的孩子,后来都活成了路人。
这就是著名的“糖果效应”,也称“延迟满足效应”。
生活中,长期主义的高手,都是懂得延迟满足的人。
即时满足和延迟满足,人生真的不一样
一个青年屡次创业不得志,找到一位知名富翁请教成功之道。
只见富翁请青年坐下,切了3块大小不一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
富翁请青年吃那块最大的,自己则选了那块最小的。
富翁很快就吃完了西瓜,随后拿起最后一块,在青年面前得意地晃了晃,大口吃了起来。
吃完西瓜,富翁说道:“年轻人,刚才吃西瓜时我已经把成功的秘诀告诉你了。”
青年恍然大悟:富翁吃的西瓜虽然不比他的大,却比他吃得多。
如果西瓜代表利益的话,富翁所得的利益自然比他更多。
现实生活中,太多的人像故事里的青年一样,喜欢追求速成,喜欢即时满足。
可是追求速成的结果,往往却是——错失了吃另一块西瓜的机会。
个人也好,企业也罢,要具备战略的眼光,要学会放弃眼前的蝇头小利,才能追求到更长远的大利。
海尔冰箱刚起步时,还是一家名不见传的小厂。
有一次,厂里质检时发现,有76台冰箱的质量不合格,厂长张瑞敏决定当场全部销毁。
依照当时的市场,一台冰箱800多元,相当于一个工人两年的工资,这批冰箱只要稍作维修,根本不愁卖。
很多员工认为可以便宜处理给厂子里的工人,不赞同张瑞敏的做法。
看到工人们这样,张瑞敏语重心长地说:
“如果今天我把这批冰箱便宜处理给你们,就等于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
今天是76台,那以后呢?可能是760台、7600台。
别的厂怎么做我不知道,但我们厂绝对不能有一台缺陷的冰箱在市场中出现。”
后来,张瑞敏带着冰箱的制造者亲自砸毁了这批冰箱,很多职工当场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自此以后,追求质量为上的精神就深深地扎根于每位海尔员工的心中,海尔集团后来荣列世界500强企业。
张瑞敏是睿智的,公司的利益虽然没有得到即时满足,最终却迎来了公司的长期发展。
想要获得更多更大的利益,就要具备长远的眼光,不要因为眼前的既得利益而放弃前面更广阔的森林。
革命先烈恽代英在《致子强弟书》中写道:“不求近功,不安小就。”
因为即时满足和延迟满足,过得真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只要肯努力,踏实积累,在长期主义的得利下,也会创造出奇迹。
长期主义高手,都懂得延迟满足
2021年,年仅38岁的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以356亿美元财富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39名。
采访中,张一鸣经常说到一句话:“很多人,一生中有一半的问题都是因为缺乏延迟满足而造成的。”
想要追求长期利益,就必须克服沉迷于眼前利益的弱点。
秦末时期,为推翻秦帝国的残暴统治,刘邦和项羽约定:兵分两路进攻,谁先进入关中,谁就是关中王。
最终,刘邦率先一步,攻进咸阳都城。
攻城结束后,面对秦帝国宫殿内数不尽的财富,刘邦的表现却令人意外:
他一不准士兵强抢民女,二是将所有财宝进行封存,三是撤出自己的军队以免扰民;四是废除了秦国苛法,又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
他的一系列做法,深得秦地百姓人心,当地民众从最初的排斥改为拥护。
项羽身旁的谋士范增,了解此事后在项羽面前说道:“此人不可留也,否则必成后患。”
项羽不解,问道:“为何?”
范增答道:“刘邦,何许人也?一贪财好色之徒。如今在金钱和美女面前,却不为所动,可见他的志向是要当天子啊!”
后来正如范增所料,刘邦最终实现了自己称帝的梦想。
《延迟满足》一书中写道:“在任何一个领域里有所成就的人,都是长期主义者,因为他们敢进窄门,愿走远路。”
能克服人性弱点,抑制当下欲望,做到延迟满足的人,最终都追求到了自己人生的长远价值。
演员咏梅在刚入行时,凡事尽力而为,无愧于心,争取演好每一个角色。
没有演主角的机会,她就认真演好戏份里的小角色;没有拍剧的日子,她就在家练基本功,小到一个表情、一个发音,都会认真对待。
经过20多年的努力,近50岁的咏梅终于获得了柏林银熊奖、金鸡电影节双料影后等一系列荣誉。
好的人生,从来都不怕迟。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商学院院长陈春花,演讲时曾说:
“建立长期主义的价值观。在一个巨变的环境中,唯一可以超越变化的,其实是长期主义,并不是机会主义。”
真正的高手,在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时,都是长期主义者,都知道延迟满足,都懂得用时间换空间。
学会一些方法,做到延迟满足
曾经有记者问股神巴菲特:“很多人都想变得有钱,但为什么90%的人最终却做不到?”
巴菲特对此这样解释:“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地变富。”
的确,生活中很多人知道长期主义的好处,但却极少有人成为长期主义的践行者。
比如在实施读书、运动这些长期主义的行为时,能坚持十年以上的人凤毛麟角。
一方面是因为缺少恒心和毅力,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学会好的方法。
以下三个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做到延迟满足,实现长期主义。
一、给自己找准定位
有一位作家,成名后生活比过去富裕,可他觉得自己每天却过得不开心,便去请教一位高僧。
高僧问道:“现在的你,每天都做些什么?”
作家答道:“有时参加商业演讲,有时参加图书推广,有时在家写作。”
高僧又问道:“成名以前,你的生活是怎样的?”
作家答道:“很少外出,基本在家写作。”
高僧轻声说道:“你要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演说家、商人还是作家?”
听了高僧的话,作家瞬间明白了自己要怎么做。
从一而终地专注于一个目标,必然会更容易成功。正如拳谚所说:“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样精”。
明确目标,集中精力,矢志不渝,才能创造辉煌。
二、培养自控力
2000年元旦,著名心血管教授胡大一,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
身高1.78米的他,体重达93公斤,血糖高、甘油三酯高,还有脂肪肝。
胡教授下决心要做出改变。
此后的20年里,他每天坚持日行万步,无一天懈怠,体重下降了22公斤,如今身体各项指标良好。
像胡教授这样能20年如一日的人太少,作为平常人,我们的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刻意训练和培养。
我们可以运用一系列方法,比如目标化整为零法、每日打卡记录法、加入社群等,只要适合自己并能长期践行,就是最好的。
三、用好“及时强化”概念
课堂上,老师为引导孩子们爱上阅读,会在孩子们完成了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的任务时,运用口头表扬、奖励小红旗的方式,去不断强化孩子的阅读行为。
生活中,有些人制定了一个目标,比如1个月内完成十次慢跑5公里,在完成一半后,奖励自己去看场电影或买件衣服,从物质上进行满足,从心理上进行强化认可,最终促进目标达成。
这种做法,就是心理学上的“及时强化”概念。
因为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会产生反复及不稳定性,及时反馈或奖励,可以滋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更有力量坚持下来。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会高估自己在一年内所能做的事情,却低估自己十年内所能做的事情。”
生活中,许多的美好,都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漫长且忍耐的过程。
不追求速成,放弃即时满足,愿意多走一些远路。
延迟满足自己的欲望,做一个长期主义的高手。
制定目标后,放弃当前欢愉,增强自控能力,运用一些适当方法辅助目标达成。
当我们一步步地朝着方向努力,做到不为眼前小利所诱,经过不断沉淀和积累,一定会在经历晦暗苦涩后,品尝到最后的芬芳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