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准备好了,你可以生了。”“你准备好了,为什么我就要生?”1. 生育的权利主体是谁?00:05 从男性同事以一种“设身处地”的口吻催生开始说起01:04 现实中关于生育的讨论更多关注的是利弊,实际上,这模糊了最本质的问题——生育的权利主体是谁?01:27 为什么谈性很羞耻,谈生育很自然?如果说在当下的语境中,性还具备某种私人性质的话,生育已经彻底地社会化了,亦即,福柯所说的“马尔萨斯式的夫妇”。04:38 一种理论的“奇观”,“因为我准备好了,所以你可以生了”,这里的“我”通常可以是丈夫,也可以是双方家长。08:36 生育权利主体的模糊,让女性“被动”进入了母亲的角色,而这会为之后的养育过程埋下祸根。如果一个女性是因为别人生育,那么她为之付出的合法性基础又在哪里呢?在舆论言之凿凿地批判那些“冰箱妈妈”的时候,有考虑过这种情况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呢?10:18 《老友记》中Rachel得知自己怀孕的时候,是自己决定将宝宝生下来,这无关Ross的想法2. 为什么要生育?弊端:12:30 育龄女性的职场困境13:50 生理性的摧残14:19  社会角色陡转带来的适应不良好处:17:07 生理性的满足——孕激素对人的作用,然而,如果只为了追求生理性的满足,和吸毒又有何异呢?19:40 社会性的完整——自证自我社会功能的完整,从而被社会更好的接纳。《飘》中的已婚女性,无论年龄大小,总是扎堆在一起,聊着仿佛亘古不变的产科话题,并对未婚女性指指点点21:31 重构自我的“机会”——父母在小孩身上寄托自己未能完成的心愿3. 生育之后怎么办?26:28 “父母”养育“孩子”——‘subject-object’的结构昭示着孩子只能作为客体存在吗?27:44 《天道》中丁元英驳斥母亲的养儿防老观,如果养儿是为了防老,就不要说母爱伟大了,这只是一种包装成为亲子关系的债务关系28:43 芥川龙之介《河童》中,小河童出生时会被问“你愿意来到这个世界吗”,如果他不愿意,就会被注射液体消失。29:14 人类不是河童,孩子何时具备主体性是没有类似于河童自我选择的决定性瞬间的,因此,父母和孩子之间会是一场关于自我和自由边界的漫长拉锯31:30 传统文化中的“恩养”,实际是反复在和孩子强调,他从出生起就背负着永远无法偿还的债务,因此,他必须压抑自我,懂事听话,这本质是一种对于孩子的主体性阉割。因此,传统文化中父权反抗的顶点是哪吒式的剔骨还父,削肉还母,本质还是服从着“恩养”的结构,而西方的父权反抗的顶点是弑父32:48 and初中因为学校辩论赛讨论晚归半小时,父亲找到自己后当着同学老师的面给了and一记耳光。and理解父亲的第一反应为什么不是失而复得的喜悦,而是必须对失控的儿子进行最深刻的惩戒,因为在父亲的意识里,弄丢孩子,无论是谁的原因都会被社会谴责,那一刻,那种被社会规训的焦躁超越了其余所有的一切36:35 《饥饿的盛世》中提到,每个叛逆的儿子到最后都会发现深肖自己的父亲,and深以为然,and非常恐惧自己在否定父亲的过程中陷入了和自己父亲相同的结构38:27 忘却是一种背叛,铭记那个曾经是孩子的自己,才有可能成为自己当初最憧憬的那种父母39:30 师兄老婆以自己的审美直接无视孩子对于动漫的选择,而cake小时候在姑姑家可以自由挑选自己想看的动漫41:44 在拉康的观点里,父亲在最初阶段行使禁止的功能对于孩子的人格成长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后期过度的禁止功能会导致人格的萎缩45:46 父母和子女均应是独立个体,双向寄生是亲子关系最可悲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