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55.《钱德洪录》50.50~50.52【原文】  50.钱德洪录 50.50~50.52 【50.50】洪与黄正之、张叔谦、汝中丙戌会试归,为先生道途中讲学,有信有不信。 先生曰:“你们拿一个圣人去与人讲学,人见圣人来,都怕走了,如何讲得行。须做得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 洪又言:“今日要见人品高下最易。” 先生曰:“何以见之?” 对曰:“先生譬如泰山在前,有不知仰者,须是无目人。” 先生曰:“泰山不如平地大,平地有何可见?” 先生一言,剪裁剖破终年为外好高之病,在座者莫不悚惧。 【50.51】癸未春,邹谦之来越问学,居数日,先生送别于浮峰。是夕与希渊诸友移舟宿延寿寺,秉烛夜坐,先生慨怅不已,曰:“江涛烟柳,故人倏在百里外矣!” 一友问曰:“先生何念谦之之深也?” 先生曰:“曾子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若谦之者良近之矣。” 【50.52】丁亥年九月,先生起复,征思、田。将命行时,德洪与汝中论学。 汝中举先生教言,曰:“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德洪曰:“此意如何?” 汝中曰:“此恐未是究竟话头。若说心体是无善无恶,意亦是无善无恶的意,知亦是无善无恶的知,物是无善无恶的物矣。若说意有善恶,毕竟心体还有善恶在。” 德洪曰:“心体是天命之性,原是无善无恶的。但人有习心,意念上见有善恶在。格、致、诚、正、修,正是复那性体功夫。若原无善恶,功夫亦不消说矣。” 是夕侍坐天泉桥,各举请正。 先生曰:“我今将行,正要你们来讲破此意。二君之见正好相资为用,不可各执一边。我这里接人原有此二种:利根之人,直从本源上悟入。人心本体原是明莹无滞的,原是个‘未发之中’,利根之人一悟本体,即是功夫,人己内外,一齐俱透了。其次,不免有习心在,本体受蔽,故且教在意念上实落为善去恶,功夫熟后,渣滓去得尽时,本体亦明尽了。汝中之见,是我这里接利根人的;德洪之见,是我这里为其次立法的。二君相取为用,则中人上下皆可引入于道。若各执一边,眼前便有失人,便于道体各有未尽。” 既而曰:“已后与朋友讲学,切不可失了我的宗旨: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的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只依我这话头随人指点,自没病痛。此原是彻上彻下功夫。利根之人,世亦难遇,本体功夫,一悟尽透。此颜子、明道所不敢承当,岂可轻易望人!人有习心,不教他在良知上实用为善去恶功夫,只去悬空想个本体,一切事为俱不着实,不过养成一个虚寂。此个病痛不是小小,不可不早说破。” 是日徳洪、汝中俱有省。     
上一期: 道德经1-40
下一期: 20180911黄以方录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