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开放
1983年我上小学五年级时,恰逢我村改革开放,村委会实行自主生产自由经济,包产到户,生产队的土地、农具、牲畜、种子、打麦场平均分给了各家各户,我家在生产队分家时,分到了一架大马车和车棚,因为没分到马不能使用,买给了外村需要的人,卖了200元钱,相当于现在一套房子的价钱呀!我们初次尝到了分享社会主义集体财产的快乐,高兴极了!农民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闲暇时还可以做点小生意,搞点第三产业增加收入,当年小平同志的富民政策立竿见影,粮食产量显著提高,丰收的农民怀着喜悦的心情歌颂党、歌颂小平同志。父亲哥们四个一个妹妹,还有几个侄子,在村里算得上户大人多的家庭了,大伯当过生产小队长,还是村里的拖拉机司机,他牵头带领着大家凑钱买了一辆旧的四轮拖拉机,我家成为村里唯一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大家庭,爷爷在村里曾经当过村党支部书记,后来落选了、低调了,现在又扬眉吐气挺直腰杆说话了,经常笑眯眯的吸着他那长烟袋看着他的大家庭集体劳动,骄傲极了!村里的农民生活富裕了,对住房的要求高了,很多人盖起了新房子,作为房顶蒲草的芦苇需求量大增,精明的大伯看到了商机,带领几个兄弟搞起来运输生意,我家本来就有四轮拖拉机,冬天不耕地也是闲着,于是就到天津芦台农场去趸芦苇拉回村里卖,满足村民的盖房需求还能赚些钱。
大伯不仅精明能干还业务广泛,经他联系到天津制药厂并与之合作,为制药厂加工凡士林小塑料盒,他带领几个兄弟搞起了塑料加工,一家人搞得热火朝天,小日子蒸蒸日上,随着村里的小生产活动的增加,用电量急剧增加,电费成本高了、利润低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姑姑家在相邻的大城县,她们县经济相对落后些,用电量小电价低一些,于是长辈们把塑料加工作坊搬到姑姑村里(大城县杏叶林村)的小学校里,姑父也加盟进来了,爷爷的团队越来越强大了,需求量大时就三班倒干活,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姑娘们也爱打扮了,烫发的越来越多了,产品品种也随着需求增加了塑料烫发卷,塑料烫发杠,后来又增加了塑料夹子,产品越来越多,我家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了,经常可以吃到肉了,喝得起啤酒了,穿到新衣服了,日用品也多了起来,感谢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呀!姑父有一个亲属在天津市蔬菜公司工作,经他联系可以低价买到在市里卖不出去的剩余蔬菜,当时村里还没有大棚,种植蔬菜还比较少,农民买菜比较难,出现了蔬菜市场城乡倒挂现象,于是姑父牵头又干起来蔬菜运输生意,圆白菜、豆角、西红柿、茄子、黄瓜大量的蔬菜,满足了方圆几十里村里的需求,更方便了群众,我在放暑假期间也跟着去买菜,成了小买卖人,即挣了点差价又有了吃不完的吃蔬菜,陶醉在幸福的日子里。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发展,货物运输获得了发展,姑父联系到青县火车站铁路配货的许可证,我家又搞起了铁路配货运输生意,各种小商品集中到我家配货站,然后运输到青县火车站销售到全国各地。1987年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唱遍全国,喜事连连,这一年我在龙街乡中学,以全乡总成绩第二(609)、数学第一(115)的优异成绩,风风光光的考上了廊坊市工业学校企业管理专业(中专),从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鲤鱼跳龙门,跳过县城直接成了地级市廊坊市的非农业户口的中专生,我从农村生活进入了城市生活,是我生命中重要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