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安古洼的东边有一条河,叫老龙河。这条河和其他的河不一样,它从南向北流淌,流过十个黄甫,才向东流去。老龙河不宽,水不深,水流也不湍急。可它河水甘甜,河里鱼鲜虾肥,河水滋润了河的两岸,使得本地的庄稼好得出奇。在这条河里,住有一个善良的龙王,他和本地百姓相处融洽。所以,老龙河两岸风调雨顺,连年丰收。河两岸的百姓能打渔,能种地,生活在幸福的乐园里。
天庭每年要派神仙下凡,考察各地。根据各地的状况来评定各路神仙的业绩,从而来决定他们的地位升降,优胜劣汰。因为老龙河两岸风调雨顺、民风淳朴,所以,这一年,天庭没有派其他神仙来,而是王母娘娘亲自来此地考察。因为王母娘娘知道此地连年丰收,家家吃穿不愁,所以想感受一下百姓的生活,好为褒奖老龙河的龙王做铺垫。
王母娘娘装扮成要饭的瞎婆婆,一手拿着打狗棒,一手端着一只破碗。她的侍女扮成她的小孙女用手牵着她。王母娘娘来到的这一家正要在院子里吃早饭。小两口和一个小孩子刚坐下。饭桌上摆满了食物和碗筷。王母娘娘学着讨饭的腔调说:“大爷大奶奶,可怜可怜我这瞎老婆子,给口吃的吧。”也在这时,小孩子拉屎了。男人看要饭的很可怜,想伸手为王母娘娘拿桌上的饼。女人是个爱干净的人,说吃饭,小孩拉屎,她烦透了,可又无奈。偏又赶上来了要饭的。她向男人一瞪眼,说:“没有,桌上还不够我们吃的呢。”她又对男人说:“去,给孩子找东西擦屁股。”
男人的手缩了回来,起身为孩子找东西。不多时,男人说:“找不到。”
女人说:“找不到,废物,甭找了。我用饼给他擦吧。”女人说着,拿起桌上的白面饼为小孩子擦屁股,擦完就把饼扔掉了。
王母娘娘亲眼看到这一切,就当没看见、没听见,又说:“大爷,大奶奶,没吃的,给口水喝吧。”
女人怨气不消,不耐烦的说:“走,走。另赶个门儿去。”
王母娘娘只得忍气吞声转身到对门去讨饭。她刚要进大门,里面跑出来一个十来岁的小小子,正和王母娘娘撞个满怀。王母娘娘倒在地上,小小子也扑倒在地上。侍女忙去拉王母娘娘。小小子一看撞到自己的是个要饭的,便踢了王母娘娘两脚。侍女忙去拦挡。小小子见踢不上王母娘娘,便把讨饭的碗摔了。这时,一个四十来岁的女人拿着一个笤帚疙瘩追了出来。原来母亲在教育孩子,孩子没处撒气,把怨气撒在了王母娘娘身上。王母娘娘气急败坏的回了天庭。
玉帝为老龙河的龙王下了一道旨意,命他在老龙河两岸降下冰雹,砸毁即将收获的小麦。以此来惩罚那些糟蹋粮食和行为粗暴的恶人。龙王可上了愁,一头是玉帝的圣旨;一头是百姓的庄稼。按圣旨行事,就要砸毁百姓的庄稼,庄稼绝收,百姓就要挨饿;不砸百姓的庄稼,就是抗旨不尊,犯天条,是杀头之罪。龙王考虑再三,最后,把冰雹降在了村边的一个大坑里。百姓的庄稼保住了,可龙王被押到了天庭受审判。龙王在天庭陈述了自己的理由,说:“我知道,玉帝是一代圣明的君王。无时无刻心系天下苍生。并且最关心人间的疾苦,恩赐了人间无尽的福祉。可是,人间仍然有坏人,他们糟蹋粮食,对人粗野等等。但那是少数,是一粒老鼠粪搅坏一锅汤。这些人应该受到惩罚和制裁。可我觉得惩罚坏人,不能带上好人。就像我们在手上扎了一个刺一样,我们只能把刺挑出来,不能把手砍掉。那样,会得不偿失。玉帝是明君,时时关心天下苍生。我保住了百姓的庄稼,也就保住了玉帝在百姓中的颜面。人们感恩天庭。我是犯了天条,这臣认罪,玉帝怎么惩罚我都不为过。我既做了,就应该承担后果,恳请陛下赐罪。”
玉帝被龙王发自肺腑的一席话给感动了,说:“老龙河的龙王是犯了天条,可他是为百姓,这情有可原,但终归犯了天条,可以从轻处理。就罚你到人间裸身暴晒之刑,历时七七四十九天。如果大难不死,那是你的造化。获刑后,还回你的老龙河当你的龙王。”
就在芒种后的一天,一条巨大的神龙落在了离老龙河不远的一块刚收割完麦子的平地上。他头东尾西,面朝老龙河,双眼紧闭,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炎黄子孙最崇拜神龙,特别是老龙河两岸的百姓对神龙有着特殊的感情。当他们看到有一条神龙落难,就感知是老龙河里的龙王。人们怕把神龙晒死,便自发的用水为龙王降温。人们挑水的挑水,抬水的抬水,老人和小孩子用盆端水。在神龙和老龙河之间,运水的人流排成了长龙。尽管如此,芒种季节里的天气相当炎热。火辣辣的太阳像个大火球,烘烤着大地。龙王的身上渗出了许多黏液。老人们一看,用水降温不是长久之计。便在他们的提议之下,河两岸的人们用苇席沿着神龙的身躯搭起了长长的凉棚。凉棚上面苫严实了,晒不着。四面空着,好通风。这一下,人们就不用总用水降温了。神龙在席棚里晒不着,舒服多了。尽管如此,半个月之后,天气更加炎热。神龙的身体不但全粘了,有些地方还生了蛆。有几个老婆婆拔下头上的银发簪,为神龙挑去身上的蛆,并涂上药膏。有几个老公公拿着蒲扇为神龙扇风。在百姓的护理下,神龙艰难地熬过了四十九天。这一天,风雨大作,神龙驾着雨乘着风,回到了他的老龙河里。
在神龙落难期间,四面八方的人们闻讯赶来。有的人是为感恩而来,有的人是为一睹神龙风采而来,有的是为看稀罕而来,有的是为凑热闹而来。人怀百态,接踵而至,摩肩擦背,热闹非凡。到最后,皇城里的达官贵人,王子王孙也来看个究竟。当时交通不便,附近的人还好说,远来的,就要吃饭、喝水、住宿。于是,人们就在龙棚的两侧搭起了小棚子,做起了买卖。做生意的赚了钱,就引来了更多的人做生意。到后来,龙棚的两侧搭严了各式各样的商棚。从开始吃喝拉撒睡的生意起,到后来各种生意应有尽有。当龙王走了以后,为龙王搭的龙棚就拆掉了。人们惊奇的发现,当中空出来的地方是一条大街。人们称这条街为龙街。
神龙落难为本地带来了一派繁荣。人们为了纪念神龙,便在龙街北面修了一座龙王庙,里面供着龙王的神像。定龙王受难的日子为庙会。有谁承想龙街的庙会火了。起先来此地做买卖的商户见此地是经商宝地,也没有离去,后来,在此定居下来。此地越聚人越多,便形成了一个村落。于是,这个村子就叫龙街村。
龙街的庙会火了,龙王庙的香火也是兴盛之极。人们称老龙河的龙王为恩龙。看到了龙街的兴旺,有个别的神仙心中不快,便在玉帝面前说些闲话:“老龙河的龙王犯了天条,他本是有罪之身。但他成了当地的恩龙。连他服刑的地方也成了人们向往之地。这会给人一个错觉,犯了天条,也不见得是个坏事。也许以后有神会效仿。久而久之,玉帝的旨意还有谁去执行?是不是会打折扣?如此以往下去,陛下还有权威可言吗?天庭的尊严何在?”
玉帝是一个善良的人,更是一个明君。他早听出了弦外之音。他有些无奈,思量再三。最后,还是把龙王调离了老龙河。老龙河的龙王一走,上游就发来了洪水。滔天的洪水冲倒了龙王庙,荡平了老龙河。就连红红火火的龙街庙会也在洪水的吞噬下消声灭迹了。文安古洼是九河下梢,上游的河水不断地涌来。由于老龙河已被荡平,河水不能通畅地下泄,河水就囤积在文安洼。龙街村也被洪水长年包围。人们为了生计,不断从村子里搬走。村子慢慢小了许多,龙王庙也年久失修倒塌了,村北边只留下一个土台和瓦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