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静老师讲《因为风的缘故》

肖静老师讲《因为风的缘故》

2018-05-17    17'00''

主播: 风儿🎼🌛

84 1

介绍:
因为风的缘故 作者:洛夫 昨日我沿着河岸 漫步到 芦苇弯腰喝水的地方 顺便请烟囱 在天空为我写一封长长的信 潦是潦草了些 而我的心意 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 稍有暧昧之处 势所难免 因为风的缘故 此信你能否看懂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 你务必在雏菊尚未全部凋零之前 赶快发怒,或者发笑 赶快从箱子里找出我那件薄衫子 赶快对镜梳你那又黑又柔的妩媚 然后以整生的爱 点燃一盏灯 我是火 随时可能熄灭 因为风的缘故 赏析: 这是一首构思独特的爱情诗。 诗的第一节,“我沿着河岸漫步”,看见“芦苇弯腰喝水”,有如同旅游者一样的闲情逸致。纵目四望,看见一柱烟囱正在徐徐地向天空排放着烟雾, “我”便“顺便”将那些稀稀拉拉、影影绰绰的烟雾作为“我”写给你的情书。字迹“潦草是潦草了些”,但 “我”的心意很明亮,虽然有些“暧昧”。 这一节,主要是写“我”给你写情书,但令人惊奇的是,这情书居然是在天空中游弋的烟雾,而且是由烟囱代写的,由此可见诗人高超的拟人手法与独特新奇的想象。这一节诗的语气夹杂着一些调侃,一些平和,一些深情,一些朴实,不同于一般爱情诗中的一味滥情矫情。 诗的第二节,是“我”写给你的情书的内容。在这节诗里,“风”也许是象征着匆匆流逝的时光与人生的种种苦难,所以“我”敦促你对我“发怒”向“我”发笑,从箱子里拿出“我”那件也是“我”年轻时候遇见你时穿的“薄衫子”,还要梳好你的黑柔的秀发,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和“我”一起灯下漫话,共诉衷肠,互话相思,珍惜每一分每秒相聚的时光。为什么呢? “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诗的语气十分平静,但却又饱含着人生短暂的幻灭感及人生苦多的沧桑感。 这一节诗比较沉重,唏嘘,与第一节的轻松、调侃形成对比。在这种沉重唏嘘里也有着一种旷达与超脱,也许那是因为“我”已经认清了生与死,时光的残酷,故而懂得了珍惜有生之年,也许也是因为“我”还有你。 这首诗的爱情,已不再是年轻时候那种轰轰烈烈,干柴烈火或寒冰冷雪式的爱情,不再是刻骨铭心的相思,而是具有了成熟爱情的温馨与相惜,恬淡与情长,戡破人世的超脱与淡淡的唏嘘。 我们在读一首诗歌的时候,我们要明白,我读的对象是谁?我是读给谁听的? 我们朗读的时候,通常会有不同的对象。 有一类诗歌,是读给听众们的,我好像是在舞台上,或者说在广场上向别人宣讲,这种文章,通常像舒婷的我的祖国,像食指的相信未来,这都属于这一类的 第二类的诗歌,是我读给你的,通常情诗往往是这一类的,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对象感,比如这两天我让我们群里的老师读的蒋勋的诗歌愿,就属于这样的,或者像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舒婷的诗歌致橡树,也是属于这一类。 第三类,像是自己在旁白,没有一个固定的对象,它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两个人,而我只是把我自己看到的景象,想到的事情,表达出来就可以了,比如戴望舒的雨巷,或者说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还有一类,是自说自话,自己说给自己听,这一类的诗歌,我称之为是喃喃自语,像海子的一部分诗歌,比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9月》《房屋》,像顾城的诗歌《门前》。 那么这首诗歌应该是读给自己妻子听的,你自己首先要明确了对象感,你才知道自己诵读的立场,但无论这首诗歌是读给谁听的,它有一个第一个听众就是朗读者自己,要首先读给自己听。 我给所有的老师提出一个共同的要求: 第一,吐字归音的练习。 第二,让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朗读状态,声音状态,也就是提打挺松。 第三,当我们朗读整段的文字或者诗歌时,一定要记得老老实实的读,不要给她浓妆艳抹,不要试图给他提前上上颜色 提颧肌,刚开始的时候练习微笑,以后会形成习惯;打牙关,张开嘴让牙关完全打开,坚持一会,会感觉到酸疼,然后保持说话的时候后齿不闭合;挺软腭,感觉就像打哈欠一样,软腭完全被撑起来,并且要一直保持这个状态;松下巴,下巴要完全放松,可以左右摇动下巴来帮助放松。大致就是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