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什么高情商,不过都是强撑着
作者:辉姑娘
Samantha是中国顶级的国际礼仪培训中心创始人。
她美丽端庄,说话永远和声细语,是学员们崇拜的对象。在他们的眼中,这位院长从来不会对任何人横眉立目,更不会有任何失礼的做法,一举一动都是名媛淑女们的教科书。
我们曾经结伴出席一个社交场合,当晚有几位朋友围坐一起,聊起Samantha的礼仪培训课程,大家都颇感兴趣。其中一位男士忽然询问课程的收费,她回答说是两万五千元。
听到答案后,那位男士哈哈大笑了两声,自以为很幽默地说:“哎,一百个二百五!”
当下我们都不说话了。在社交场合这样的话是非常不礼貌的Samantha最热爱她的工作,说这样的话大概比对她进行人身攻击还要令她不高兴。
然而Samantha的反应很从容,她微笑着说:“是的,这是我们的最低消费,要不算你一个?”
那位男士走后我一边喝水一边自顾自地对Samantha说:“你修养真不错,看来已经是不坏之身的女神级别了吧?唉……你真的一点儿都不生气吗?”
我喝完半杯水还没听到Samantha的回答,不由得诧异地回头看她,随即吓了一跳。只见她眼圈泛红,嘴唇紧抿着,额头的青筋隐隐蹦出,跟刚刚谈笑风生的她完全判若两人。
我连忙问她怎么了,她憋了半天才用力憋出了一句,声音不高却足见愤怒。
“谁说我不生气!我气死啦!这个脑残二百五!”
去一位已经做了母亲的朋友家里做客。她八岁的儿子淘气又捣蛋。整个晚上,他把水弄洒到我们的身上,把小狗尾巴上的毛揪下来一撮,还打碎了一个很昂贵的白瓷壶。
我注意观察这位朋友,她每次在儿子犯错后都会叫他过来,温和但不失原则地教导他,一遍一遍讲道理,直到孩子回答“听懂了”才放他去玩。
我忍不住感叹:“你对你儿子真有耐心。”
她连连摇头:“其实我脾气一点儿都不好,平时在公司,同事对我说话声音大一点儿我都会拍桌子,偶尔连老板的面子都不给。”
“对你儿子总是不一样的嘛。”
“不仅仅是这样,”她叹气,“我老公的脾气也不好。我每天回家都要耐心倾听他们讲在单位和学校里发生的事,还要开导和劝慰。没办法,如果不逼着自己做‘疏导管道’,老公天天发火,儿子没准儿也会学坏,那才叫一团糟。只能装,装良母,装贤妻,装完美女人。”
她苦笑:“工作丢了可以再找,家要是散了,就不好办了。”
最近的网络上,人人都在说“情商”,提倡远离拥有“低情商”的垃圾人。却很少有人探询过那些人见人爱的“高情商先生”与“高情商女士”的内心世界。
每一个贴心厚道的人,可能都只是勉力提起一口气,听你把话说完。
这世界本来就没有什么感同身受,只是有的人表现拙劣,有的人演技出众而已。
你自顾自地滔滔不绝,泪眼婆娑,义愤填膺;对方表情专注地应和安抚,为你支着儿,但也许内心正在焦灼不已。
刚刚来的路上不小心把车剐了……
今晚回家要去看看刚做完手术的爱犬,不知道怎么样了……
好困,昨晚失眠,现在好想睡过去……
眼前的微笑,可能是无意识地回应;温柔的言辞,也许是出于礼貌的伪装;半夜愿意听你唠叨几小时,只是为了报答你也曾陪她煲过一场电话粥。
哪里有时刻未满的空囊,始终热情饱满地将废气吸纳而入,心满意足,毫无怨言。
那是廉价的气球,不是昂贵的人性。
如果你很幸运,拥有一个看起来总是温和包容、乐于倾听的朋友,那么相信只要不是遭遇过分的对待,对方都会保持下去。只因这三个字有一种奇妙的惯性——哪怕只是为了维持“高情商”三个字在肩膀披挂出的熠熠闪光。
维持亲密关系,维持合作,维持面子,甚至仅仅是为了维持公共场合的和谐气氛而已。
他们是善良的人,也是有教养的人,但绝成不了永动机与无底洞。
无论如何,对于所有强撑出的高情商,应该满足并感激。
毕竟,温和的强撑也是一种尊重,诚恳的敷衍也是一种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