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雲诗话.风摇菡萏趁波光

淞雲诗话.风摇菡萏趁波光

2019-04-06    15'52''

主播: 落梅如雪🌽

208 1

介绍:
风摇菡萏趁波光 ——赏读《七律戊戌仲夏咏荷》 诗作者:淞雲 诗话:霞光 诵读:落雪 风摇菡萏趁波光 也动花容也送香 红萼应教诗万首 楚腰犹寄赋千行 澄湖未觉蓬莱远 浮碧能邀月色长 裁得莲心成一曲 吟来还自沐清凉 注: 1.趁:逐、向之义。 2.菡萏:[ hn dn ] 荷花别称。 3.萼:[ ] 4.裁:裁取 我对家乡的记忆,是星罗棋布般散落着很多的荷塘。碧绿的荷叶,红的、白的莲花,清清爽爽,亭亭玉立。那时候,除此以外,我也描摹不出她了。后来,读到古诗词里关于莲的诗句,才知道荷与裙袂、少女、恋爱那么多的意象相关。我原本不是爱花人,悄然间,我却爱恋她了。 春天如约而至,期待已久的花次第吐蕊,我想那莲花了。想起了家乡的万亩荷塘,四百余种荷花,在六月里妖娆多姿;还有那棣花古镇的十里荷香,也曾轻荡小舟,惬意的在村庄间穿行。那些情景惹人怀恋。 捧起诗人淞雲的咏荷之作,暂且躲在诗情画意里,享受一份宁静安逸。淞雲描写众花之形态,既有工笔细描、生动传神之佳句,诸如他的“冰肌不染霞”(《五绝梨花》)、“依水施朱傍玉床”(《七绝咏荷》)的诗句,也有侧重描述主观感受的妙境,使得吟咏之花意蕴丰富,寄情深远。这首《七律戊戌仲夏咏荷》的诗作,多从侧面落笔,巧用修辞,借助想象和联想,抒写着月夜赏荷的独特感受。 仲夏之夜,月朗风清,银色的清辉洒满了荷塘,也感动了淞雲,他漫步于这幽静的时光里,裁得莲之风韵,自沐一份清凉。在晚风细语中,诗人欣然吟诵道:风摇菡萏趁波光,也动花容也送香。月色朦胧,风轻摇着荷花,吹拂着湖面,波光潋滟,花逐光影。她娇容含羞,更见其几分风致多情,轻抛一缕清香留人沉醉。 自古至今,莲花一直被世人所钟爱,她活跃于诗词歌赋中,姿态万千。正如淞雲所写:红萼应教诗万首,楚腰犹寄赋千行。描写采莲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的曲子,时至唐代,写采莲更是一种时尚。我甚是喜欢王昌龄的那句“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和田田荷叶浑然一体,仿佛一色,几乎分不清孰是荷叶,孰是罗裙;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好像那荷花正朝着脸颊绽放,她们相互映照,花人难辨,引人遐想,极富生活情趣。延及宋朝,周邦彦的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它极具画面感,又得荷之神韵。 而让我知道莲花寄寓相思之意的还是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对其中几句的印象尤为深刻:“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初读时,对于诗中所注甚为不解:莲谐音“怜”,写采莲以表达内心的爱恋之情 ,“莲心彻底红”暗寓爱情如火一般热情。年少不解风情,只感到这解释既牵强附会,又伤害了意境之优美。不过,自从有了这种阅读体验之后,再见莲花时,便多了几份情思,视她不同与平常之花。 诗万首,赋千行,描不尽她的婀娜多姿,风姿绰约。淞雲的这句诗唤醒了我零星的记忆,荷花之娇态,闺妇之深情,渐渐清晰于脑海里,穿越遥远的时空,重温一段美好回忆。 诗人陶然于此,醉心于这弥漫着馨香的月光之下,不由得感叹道:澄湖未觉蓬莱远,浮碧能邀月色长。佛家认为相由心生,一切唯心造,而诗人于澄湖浮碧之间,畅游蓬莱仙境,人间瑶池,这妙境,岂不是诗人内心的折射。那如水的月光,流泻于荷塘之中,湖水与月色相融,似雾如纱。缥缈其中,如梦似幻,又似音乐之曼妙,舞步之轻盈。天上人间,仙境凡尘,何有远近之感。 淞雲喜爱这里的宁静,似乎远离了尘嚣,无所挂碍。他与这清风、莲花、明月为伴,共享这寂静柔和的夜晚。行于湖畔,听蛙鸣蝉声;坐于凉亭,品茶悟道。这情景胜似云游深山,居于竹林禅院。心已归隐,情已遁,人间何处不是静谧之所。就如此刻,月色长长是去蓬莱的路,心境高远即把荷塘做瑶池。 莲花深知其意,灼灼其华呈祥瑞,袅袅婷婷为君开,于是,淞雲唱和道:裁得莲心成一曲,吟来还自沐清凉。虽是仲夏之炎炎,诗人却能心如止水,唯有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在这样的夜晚,徜徉于此诗中,在安静与虚幻里享受着莲的芳香。人有人言,花有花语。莲花轻摇暗送香,似乎是在对我耳语,我懂她的心思。曾戏言把自己修成菩萨,还不如修成莲吧,一汪碧水,一池明月,低眉自恋留倩影,含露吐英遗(wi)清芳。至少,可以独守一份安然与平静。
上一期: 长河吟
下一期: 淞雲诗话.八月观花不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