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互鉴 19
文/三木秉凤
中国古人研究“道”,例如天道、地道、人道以及中庸之道,东方宗教也讲究道,例如中国古人专门设立道教,佛教也将悟道者称之谓佛。儒家经典也讲道,《论语》有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道”是什么?道就是宇宙本体及其运行规律的泛称。如果我们将宇宙用本体、现象及运动规律三个因素来概括全部,那么纷繁复杂变化万端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宇宙现象的显现,宇宙现象的变化运动的规律是什么?伏曦氏在远古时代就用两个符号的阴阳消长,来推算一切宇宙现象的生命轨迹。最不可思议的,最困扰大众的,古圣入世反复向人类阐释的,就是宇宙本体。
当今世界,对宇宙本体进行解读或论述分为三个层类既“宗教论”、“哲学论”和“科学论”。宗教对宇宙的解读主要依靠教主自身的证悟后的表述,以及达道后人的复证,相互印证或前人为后人印证,例如,“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故事,就是佛祖向迦叶无言传道。中国自达磨祖师起,向后人传道也以印证为主。哲学则利用逻辑、判断、推理及其它思维方法进行判解推理,哲学家主要用意识去推究世界,相对于宗教家的心灵感悟,低了一个层级。而科学家的结论往往要借助仪器等外部工具而求证,其结论更不稳定,比依据规律所进行的哲学推理还低一个层级。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宗教义理往往圆融深奥,在几千年的传播中,其中心思想几乎不变,其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正说明了宗教的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更好地融入人类文化生活,例如佛教在我国虽分有八大宗派,但后人无能超越教主最初思想深度的。哲学往往呈现出中庸之象,古今哲人在宇宙人生的认识问题上可能大相径庭,但他们最终都能在某一方面自圆其说,具有一定的辨证性,故古人的很多哲学观点,今人仍然在采用。科学则不同,人类科学的发展以及对宇宙自然的认识,以全部或部分推翻前人结论为前进的阶梯,欧洲科学的发展史就很典型,从“地球中心说”至“太阳中心说”,再到“无心说”(宇宙没有中心),从“万有引力”到“狭义相对论”以及现代科学家提出的量子力学上的“广义绝对论”,科学总是在不断自我修证中前进,所以“相对于宗教的恒定,哲学的稳定,科学的东西往往是最不科学的”。
宗教探索宇宙,往往从根源谈起,故合于道,科学研究宇宙却是从现象界开始,故合于术,哲学将以上两者辩证结合,提出自己的世界观,故合于理。以上是考证宇宙的三种方法论,但不管借助何种方法,我认为哲学借助于思维、科学借助于工具来认识世界,是很难准确把握宇宙本貌的,因为“思维”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工具”属于物质现象的东西,要识“卢山真面目”必须跳出“物质意识”之外,若能此者,唯有宗教!
放眼世界的东方特别是中国,自古以来 民族融合、文化共存、思想互补、宗教共荣(回、帝、佛、道、儒),让人尽感东方文明的海纳和宽和。西亚宗教的“万物神造论”和东方宗教的“万物本然论”相比,只是名相用语不同,我们后人不能妄测三千年前犹太教始祖亚伯拉罕的立教原义,但我们必须承认,宗教在传播过程中已加入了不同的民族独立情感和弘法者的不同见解。所以,对一种宗教文化的理解和参学必须站在教主原义上来反观文化现象,这才是科学中肯的态度。当然,如果抛开宗教宗义,仅从宇宙的本体以哲学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我们就会发现隐藏在古老经典中共性答案。
我们在参道之时,也就是我们在研究宇宙本体时,不得不提及一下古印度的婆罗门教。婆罗门教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年前的吠陀教,公元八世纪在吸收佛教的某些教义后,逐渐发展衍化为当今的印度教。该教提倡等级制度,把人分为婆罗门、刹地利、吠舍、首陀罗,四个层级。印度教为世界神教之一,奉信梵天神,主张善恶报应和六道轮回,而轮回去向取决于本世的善恶之为。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以后,最初求道于婆罗门教,但其教在如何“建立平等并超越轮回”等问题上没有给出佛祖答案,最后佛祖创立佛教,提倡亲证,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佛,摆脱了“执著心”就 证得阿罗汉果。佛教在印度宗教中并未成为主流,而由婆罗们教逐渐转化的印度教成为当地的主流,佛教主干思想东迁进入中国扎根。但从印度教信仰梵天神等内容看,这个宗教必然会与信仰一神教的基督教、伊斯兰教产生冲突,因为有神信仰往往排斥外教诸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