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话
我喜欢明清小品文,我喜欢汪曾祺的小品文。汪曾祺的小品文是由明清的小品文传承而来。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偶尔读到过汪曾祺的一篇小品文,篇小而容量大,一下子就被他的独特的语言所吸引。至于那篇小品文的内容却记不起来了。《藏家有话》以小品文的形式,重在“品”和“话”。
品画乃品人,亦是品自己。我写《藏家有话》,是想说我自己的话。就需要睁着一双眼,看自己要看的,要看出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张着一张嘴,说自己要说的,而不说别人的话。我在“首话”中说:“识金、识银者为上眼,识铜者为中眼,识铁者为下眼。伪真亦难辨,而不能辨者为瞎眼。”识画、辨画如此,识人、辨人、识事、辨事亦如此。孙悟空之所以有火眼金睛,是在太上老君炉里炼了七七四十九天,没有这个历练,这个孙猴子识不了妖,识不了神,岂能助唐僧取到真经。
数年前,有友孙立鹏将他的薄薄的画集送我,画集共三十七幅画。看后对他说:有话要说。那时只感到画里有话,想说啥,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道)不出。孙立鹏却在期待着。静下来再品孙立鹏的画,却有了“话点”。打开话匣子,一口气说了那么多,也不管他人烦不烦,听懂听不懂。没有点石成金的本领,只有点金成铁。
曹操有诗:“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契阔谈 燕,心念旧恩。”在写《藏家有话》的过程中,曾得到朋友的点拨。写《戏荷》是在写《轻语》之后。而且《戏荷》图与《轻语》图都是通过白描来表现画面,其结构、技法、画面等几乎一样的雷同,无法“品”出新意。李滨先生让我换个角度去想,使我毛塞顿开。《前山后树》亦是如此。此书的写作得到我兄长般的好朋友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刘会军先生给予了文字上的指导。还有我的好朋友--中国书协顾问、原副主席刘艺老先生,中央书协主席武春河先生,著名书法家谢培哲、罗扬、卢桐等先生为《藏家有话》题写了书名。在此,只有“心念旧恩”,而不敢言谢。因我在“首话”中说过“心谢,不言谢,视为心交。”何再言谢呢。再谢,就假了。
该说的已经说了,还说啥。再说,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