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旁观者》作者牧夫  诵读远方

74-《旁观者》作者牧夫 诵读远方

2019-10-10    05'04''

主播: 远方🌆🍸

124 1

介绍:
旁观者 ——摄于旅顺东鸡冠山俄军要塞 旁观者,观人,观事,少了与己无关的心态,也就少了许多尘世的纷扰。是一种己我与他我的超然,是一种己我对他我经过尘世洗礼后的淡漠与冷漠。 然而,观李光荣先生的摄影作品《旁观者》,就没有了这种超然。在尽显历史斑驳依然还坚固的俄军要塞堡垒前,作为旁观者的那位时髦的少妇在藕和色伞的遮阳下,微倾着前身,探视着黑洞洞的堡垒内,试图去解秘堡垒内曾经发生过而已失去的一切。作为旁观者,如果只从这个表面上去解读李光荣先生的摄影作品《旁观者》的思想,也就味同嚼腊一般的浅显。 我们不应忽略李光荣先生对于《旁观者》这幅摄影作品的小注:摄于旅顺东鸡冠山俄军要塞。从而把我们带进一九0二年日俄帝国因争夺瓜分我国东北不均而发动的那场非正义、对于中国而又屈辱的战争。这场日俄帝国战争的战场是清朝本土的满洲地区,而清朝政府却在自己本土上发动的两个帝国间的非正义的战争中表示中立,甚至为这场战争专门划出了一块交战区。两个强盗在我们家为瓜分我们的财物的不均而大打出手、胡作非为的时候,而主人却是旁观者,不仅如此,在两个强盗打完后还割地赔银给两个强盗,使我们中华民族饱受了屈辱,饱受了一百余年帝国主义半殖民的蹂躏。由此,使《旁观者》的主题得以得到升华和深化。这正是李光荣先生为这幅摄影作品冠名的本意。 此外,《旁观者》通过明暗两个艺术脉线,使我们进一步解读着李光荣先生的丰富的摄影语言所表达的历史和现实的意义。明线是,我们直视感觉的阳光照在俄军要塞城堡外,那面墙上的光与城堡内那黑黝黝的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我们感受到光明与黑暗的交替;暗线则通过《旁观者》潜在的丰富的思想和历史含义的表达,又使我们体味到历史与现实、战争与和平的任重而道远。从而,李光荣先生用他的摄影语言为我们揭示了深层次的中华民族历史的涵义和深层次的国家文化心理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