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广论》作者孙述考

《诗歌广论》作者孙述考

2020-06-02    13'32''

主播: 远方🌆🍸

162 1

介绍:
诗歌广论 孙述考 2020.6.1日8时19分一9时58分作 诗歌是人类抒发胸臆的一种表达方式。人类抒怀的方式有很多,如唱歌、跳舞、写书信、品茶、喝酒、下棋、写书法、舞剑、游玩等。但从文学角度讲,诗歌是文学中一种在形式上最为简短、诗约意厚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即可以抒发一个人的感情,也可以抒发一群人、一代人的感情,这要看,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 由于诗歌自古迄今,以它的简短的形式、优美的语言、朗朗上口的韵律、韵脚和丰富的意境以及真实的感情,吸引了很多人,加入到写诗的行列中来,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充实了诗歌的文化宝库。 诗歌应该怎样写?这个问题,关系到诗歌的本质问题,它具有很强的宽泛性。但首先,我们要明白,“诗歌”这两个字,不是随便起的,而是有着深刻的文学与历史渊源。主要原因在于诗为什么与歌放在一起?诗在现代人眼里,是用来诵读的。而歌,是用来唱的。这种理解,其实,恰恰道出了诗歌原来的功能。即诗歌在古代,是一种通过节拍、音律,甚至动作、乐器伴奏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形式。也就是说,诗歌原本是一种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并不是一种孤立的、以诵读为主的文学样式。既然诗与歌不分家,诗可以用来唱,那么,韵律美,成了诗歌必须的要素,即没有韵律就不成为诗。什么是“韵律”?“韵”就是韵脚,“律”就是节拍。所以,古代的诗歌,无论单节诗或多节诗,都讲究诗歌的韵脚与节拍。这一诗歌传统,从古代有史记载的周朝的“风雅颂”,一直到当代,很多诗人还在延续、继承这一诗歌的优良传统。其实,诗歌的歌唱功能,到演化成宋词、元曲时,歌唱的功能仍没有改变。词和曲,从宽泛意义上讲,可以说是诗歌进化的另外两个分支。虽然,现在诗歌不以唱为主了,但我们还是能见到或听到诗歌来唱的影子。如唐代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和***的《七律.长征》等,一个唱得哀婉,一个唱得雄浑。还有,比如《诗经》里的《蒹葭》一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唱得迭宕回肠。 中国历史上,从史载来看,不仅有《诗经》,还有《乐经》,这是一本记录乐谱的书,早已遗失。但中国历代,从周朝开始,就有“乐府”,秦朝时,叫“秦乐府”,汉朝时叫汉乐府等。这种“乐府”,就是音乐机关。比如周朝时,乐府机关把地方各国民间收集的诗歌叫“国风”,把统治阶级或贵族或民间优秀诗人创作的代表作叫“雅”,又分大雅、小雅。把统治阶级祭祀的诗叫“颂”。乐府机关把这些诗整理分类,传诸人间社会,以淳民风。所以,诗歌最终是隶属于乐府机关管辖的一种文体,它是音乐是不分家的。而且,是一种政府约定俗成的行为。 中国的诗歌在古代是很发达的,这源于国家对诗歌的重视,以及民间对诗歌的广泛热爱。周王朝编写的诗歌集,多达三千多首。孔子为教学,进行了删改,用“弦而歌之,思无邪”为标准,选了305篇,编辑成“诗三百”,即现代说的《诗》或《诗经》。在战国时代,周朝诗歌分为两大体系,一个是以周王朝为代表的“风雅颂”体;一个是以屈原为代的“楚辞”体。汉朝时,发展为“汉赋”,东汉末年,出现了“汉魏风骨”,或叫“建安风骨”,东晋时,诗歌进一步成熟,以陶渊明为代表的诗歌,诗风纯朴,格调清新。诗歌鼎盛时期在唐朝,具体说在“中唐”。那时,诗歌进一步被规范,“格律诗”成为时尚,并且家喻户晓。出现了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流派,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流派。自此以后,五言诗和七言诗,广泛流传,代代不衰。 诗歌的一次革故鼎新的变革出现在一九一五年。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和鲁迅等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解放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这次运动的结果,废除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把白话文推向了新的历史舞台。文言文的没落,直接导致以文言为载体的五言、七言诗的退化,白话诗如婴儿般呱呱坠地,并迅速成长起来。 “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次废除旧文学的运动,而且,是一次引进西方新思想、新思潮和新文学的一次运动。诗歌由文言文改变为白话文时,受到西方和东方以印度泰戈尔为代表的现代诗歌的深刻影响。至今,当代诗人们很多人仍然在白话自由诗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前进! 诗歌的未来到底何去何从,这是个很大的现实问题。归根结底,诗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为广大民众服务,发时代之声、民族之声。所以,人民群众是诗歌的最终的裁判。只有写出令人民喜闻乐见的诗歌,才是好诗歌。否则,诗歌只有进行革新,没有别的理由和出路! 之前,我写了《诗论》、《诗歌泛论》、《诗歌为谁而写》、《关于当代诗歌》、《论诗人的担当》、《让当代诗歌之花盛放在祖国大地》、《用诗涵养中国》、《论当代诗歌与世界接轨诸问题》、《打造当代诗歌的诺亚方舟》、《诗人是诗意生活的缔造者》、《让诗思与生活同飞》、《论诗人的孤独》、《论诗歌的再创造》、《论诗歌是诗人与灵魂的对话》、《论诗人的特质》、《论诗歌的三重境界》、《让诗歌走进人民群众中去》、《从诗歌的渊源的庄重性说开去》、《诗歌纵横》、《论诗歌的出发点与归宿诸问题》、《论诗歌与生活》、《论诗歌是对母语的继承与发展》等诗歌论述文章,反复阐述诗歌存在的各种问题,大家可以在网上各种诗歌平台去搜索阅读,或许对诗人们,尤其是年轻诗人有所帮助。 今天,我写了以上文字,供诗人们参考,不当之处,恳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