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1-——《道德经》初感

道法自然1-——《道德经》初感

2022-01-07    05'33''

主播: 远方🌆🍸

303 5

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果单纯把“儒道释”三种文化思想当成全部的传统文化,自然有失偏颇,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但称它们为我们华夏文化的代表之一,我想应该算得上实至名归。今天就来写一点阅读道家起源经典《道德经》过程中的随想。 说实话,受传统儒家文化较深的我,读着《道德经》很明显感受到有别于《论语》的观感,甚至有时候有种格格不入的感觉。然而,无论是为了达成学习传统国学的初衷,还是为了把握中国文化的脉络,都离不开感悟《道德经》中哲学思想。何况,学习本来就是扩展视野的过程,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接受多年教育的我们很清楚,即便到了现代,我们仍旧必须通过各种假说、各种理论,去认知、理解、解释、预测、改造我们的世界。而多维思考,多角度认知,显然更有利于我们接近世界的本源,世界的真实。 好了,言归正传,让我们感受一番两千五六百年前,又一先贤的智慧火花吧。 通览《道德经》全篇五千五百言,老子的中心思想可以用“无为而治”来概括。后世道家,道教“清静无为”的理念,大半源之于此。当然,相对这一点,非道教徒的我,更喜欢书中传递的朴素的哲学观。 全文开篇玄之又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明万物之母。”“道”在老子的嘴里,是这般地无可捉摸,无法名状,但我却有一种奇妙的感觉:两千多年千先人的认知,竟然与现代科学有着神奇的吻合之处。如今科学界关于宇宙起源一说,大多数人认同“大爆炸”学说,即当今宇宙大约源自14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一片虚无中的“奇点”,炸出来整个现行宇宙。该说是巧合呢?还是超越时代的智慧闪光呢?(后文第四十章特别提到了: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经》中的不仅谈及世界起源,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朴素而有趣的观点。老子擅长举例,因为“道”无可名状,所以他常常例举现实中具体存在的事物,来向我们展示何谓“道”。同样的,他也经常采用排比,加强自己表达的说服力。 我们可以常常读到类似这样的行文: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是的,老子就喜欢排比列举,发现文字背后归纳演绎的的思维方法了么? 今天作为开篇,先写到这,明天我将就具体篇目内容,分享一下自己阅读中的个人感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