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朝霞晨曦>>(第一章第三节2)作者/张春峰 朗诵/糖果。

长篇小说:<<朝霞晨曦>>(第一章第三节2)作者/张春峰 朗诵/糖果。

2018-12-19    10'05''

主播: Candy(糖果)ઇଓ

155 4

介绍:
马兰滩村,按姓氏有四大家族,张氏、王氏、高氏和石氏。高氏和石氏, 来这里很早,到底是哪朝哪代谁也不知谁也不晓了。只知道他们怕水,择 高而居住。石氏最早住在马兰滩河的东边土塬上;高氏次来,与石氏隔河相望住在西边的土塬上。最后来的是张氏,张氏的先祖就是元朝末年的忠 勇王张元喜。张元喜见元朝气数已尽,为了避祸隐居在他岳父所在的黑村。 元喜之妻是一品诰命夫人何氏。生有四子,长子浓、次子渍、三子渊、四 子汜。其长子居黑村,次子居马兰滩村,三子居鹤南,四子居四皓墓。次 子张渍来这马兰滩一看,见河之西边与高家塬相接,是几百亩开阔的盆地。 这里一望无际的马兰,茁壮地长在那肥土沃田上,阵阵东风吹来,十里芳 香,群山环抱。他们的子子孙孙就在这里开垦马兰滩,从此这里就是他们 耕读传家的乐园。他们虽经历了四五百年人间沧桑,又经历了不知多少代 的兴衰变换,还经历了无数次烽火连天的战争创伤。石塬人只有三户了, 高塬人不多了,可他们人丁兴旺已有十三家族,八十户了。 四大家族又按各住地分为四大块。这四大块又根据血缘的亲疏分为 十六大门户。各大门户称为自家人,就有十六户自家人。这十六户自家人, 又根据各自的住址名称来划分。 先说四大块。村正中原本只有张氏一家族,后添入姓王的一家。村中 分为前村和后村两大块。而村北边塬上住着高氏一大家族,这就三块了, 这三块都在马兰滩河之西。另一块在河东的塬上,又住着几家石姓的人。 这四大块红白喜事各自料理,互不干扰。 再说十六大门户。各门户称为自家人,这自家人不仅有了红白喜事互 相帮衬,且与其他各户不同,理所当然的前三天后四天地帮忙,而不是自 家人的只是前一天和当天帮忙。各门户的女和妹,必须随情认各门户的人, 各门户人的亲戚都是各门户必须往来的老亲。就是说,各门户的自家人不 光红白喜事在一起,且行情在一起,包括承祖继嗣,也是尽里不尽外。 这十六门户是根据血缘的亲近分的,但又是原本一大家族繁衍的,自 然住在一块,又按地理位置给各门户起了名称。 前村分为六大门户。上店子和下店子、前村的买主巷、下涧子和上涧子、 上场里。上店子和下店子在前村两头。上店居北,下店居南,和村前一条 南北大路相连。南北大道和村中一条东西大道相交,东经前村,西通后村, 从河边大路,至村后坡根,把这村又分南北,此路就叫买主巷。紧靠着是 买主巷人,但又有前后村之分。后村买主巷在西靠坡,前村买主巷在东近河。 下涧子和上涧子挨着前村买住巷,居东近河者低是下涧子,居西远河者高 是上涧子。上涧弟兄俩两院居住,分上下院,上涧子以西便是上场里。 后村又有八大户。分别为;庙垭子、西坪里、戏楼前、戏楼后、董家巷、 后坡跟、烧锅院和后村买主巷。除戏楼后是王氏一家外,全是张氏。 前村六户、后村八户、高塬、石塬共十六大门户。这就是马兰滩村了。 张英山是后村买主巷人,而这张曦是董家巷人,后村买主巷和董家巷 中间隔着一个约五亩地的官场。 官场,不是当官人家或官家之场。而是全村各家各户出些地兑换出一 个大空闲地,作为公共场所,这就是官场了。这官场是村上甚至十里八乡 举行重大会议的地方,也是节日娱乐、红白喜事大设宴席的地方,更是农 忙摊场晒粮的地方。除了官场,还有官房、官路、官磨、官碾、官庙、官祠、 官学堂,等等。 官路。也不是当官人所走之路,而是众人摊地、摊款、摊粮,出劳力 所修的路。村前和买主相接的路就是条官路,它上通鹤南,下连商州,北 去荆川,西到长安。中唐诗人温庭筠,从这里过,写下了“鸡鸣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的千古名句,因而这里又叫板桥村了。它北接韩村下霸的河 水入口,南连龙嘴湾龙口的河水出口。这月牙河似射箭之弓,这路如弓上 之弦,这买主巷像箭,这村是张弓射箭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