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过成诗歌
文/书勤
记得小时候,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和奶奶一起在院子里乘凉。一不小心,一只小小的飞虫钻进了我的耳朵 ,我迫不及待使劲地用手扒拉耳朵,可无论怎么弄,那只调皮的飞虫就是不肯出来,急得我坐在地上哇哇大哭。
这时,奶奶急忙跑过来,和蔼地对我说:“没事的,不要怕,滴几滴油就好。”我一脸懵懂,奶奶接着说:“虫子怕淹,用油把飞虫的翅膀粘住,憋死它,一泡它就出来了。”说着,她就拿来油用筷子蘸了几滴下去。
母亲却让我站起来,把耳朵对着明亮的手电筒,像变魔术一样,在我的耳边喃喃低语:“虫儿虫儿快出来,给你光亮让你玩……”果然,不一会儿,虫儿就慢慢地爬了出来,围着灯光快乐地旋转起来。母亲说:“虫儿最喜欢是的亮光,哪里有亮光,它就会朝哪里飞。”
对于儿时的记忆,以上两种情况,诗人解释说:“前者是生活,后者是诗歌。”
后天,我长大了,有了孩子。一次,带她出去玩,路过一片青青的草地,路边杨柳吐绿,她不禁随口就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我一下子怔住了。一个只有三岁左右的孩子,竟然把生活变成了诗。那一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在以后是生活里,多了一份善良,一份诗意,用眼睛发现美好。
周末,约三五好友一起聚会,举杯畅饮时,我会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临别时,我会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再次重逢又别离,走过岁月的流年,我会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在工作中,看到孩子在晨读,我张口就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和同事闲聊时,打趣道:“除了生活,还有诗和远方。”这些是自嘲也好,幽默也罢,决定的是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
一日,不爱言谈的爱人,在平淡的生活中,忽然心血来潮,打电话约我一起吃晚饭,而且就我们两人。这小小的惊喜是走过那么多年以后的小确幸。一进去,餐厅不大,却布置温馨别致,尤其是餐桌上那玲珑剔透的花瓶里插着一朵红红的玫瑰,伴着轻柔的音乐,我和他面对面坐着共进晚餐,那种气氛有点浪漫而恋爱的感觉。我竟有点不好意思,捂着嘴,悄悄地对他说:“今天,发生了什么?”他抿抿嘴巴,像个孩子似的说:“物质,是生存,精神,才是生活。再忙,也要注意身体,偶尔生活还要多一点浪漫......”听了他的话,我的眼睛莫名地湿润了。
是呀,生活本不易,不能改变别人时,可以改变自己。当你因一件事被困扰的时候,想没想过换一种方式解决它呢?我们每个人,无法主导生命,却可以“改编”生活,那个时候,你会觉得生活是一种诗意的劳作,而并不仅仅是从一个肩膀到另一个肩膀的疼痛。
尽管生活没有导演,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但我们可以是编剧,把生活中经历的每一本陈年旧账,编成不同的体裁:那些风花雪月可以编成诗歌;那些柴米油盐可以编成散文;那些坎坷和灾难可以编成小说……让你的人生时而想水一样流淌,悠闲而又充满诗意;时而像山路一样跌宕起伏,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生活是一座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