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印心·为政篇·第1至第4章(三十而立,立于什么?)

论语印心·为政篇·第1至第4章(三十而立,立于什么?)

2017-07-09    10'12''

主播: 恩悦书院

116 7

介绍:
為政第二 (2-1)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疏】   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歟!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15-5)。又曰:“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16-1)。皆此章註腳。   《禮運、大同篇》:“選賢與能。”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道德經》:“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道德經》:“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是皆為政以德之旨。   《易、坤卦、象辭》:“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坤,牝馬之能,須以德為依,否則亂矣。   有能無德,成也急、敗也速,後患無窮。以能使能,難於久安。須以德役能,方能長治久安。 【鈔】   任何人,都希望有能力。任何事,都需要有能力來完成。然而,沒有智慧的能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沒有德行的能力,必然害人。   沒有德行的慧黠,不是智慧,是狂慧。雖能預知人意,預判未來,但終究是壞事的張本。   歷史上,有許多對人才的評論,有許多德、才的討論。總結起來,沒有德行的人,最多只能暫時利用,不可長久相信。   政治是一個長治久安、影響許多人的事情,德行尤其重要。所有的能力,都是在德行的指導下作用的,否則必然生事。 (2-2)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疏】   民有感,發之於聲,一任自然,原非為人而作,何邪之有?   又,夫子刪千餘至三百有五首,有夫子之印證,何得而邪? 【鈔】   任何真性自然流露的事情,都是真的性情,也都是美的事情。欲求愛情、欲求自由、欲求自在,欲求富足,也都是美好的事情。只是也都需要循著真性、循著天道去追求,則一切平衡、一切自然、一切美麗。這樣的“思求”都是真,都是無邪。 (2-3)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疏】   政以利導,法以刑嚇,皆消極。何似德以暖人,禮能雅人、提升之積極?此為中國自古禮教之優美,惜乎今亡之矣! 【鈔】   霸道政治,講究秩序;王道政治,講究和諧。講究秩序,以上位為重;講究和諧,以全體為重。以上位為重,難以尊重個人;以全體為重,則必然注重人心教化。霸道政治,治以政刑;王道政治,治以德禮。   德禮政治,必然需要以教育為根本。所以,孔子非常重視教育。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疏】   子曰:“可與適道,未可與立。” (9-30)。曰:“己欲立,而立人。”(6-30)。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可知所謂“立”者,立於道,能知道而起行也。(4-14)。   子曰:“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12-10)。又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歟?”(12-21)。可知,“不惑”者,不因情欲而亂其理、亂其心、亂其行也。   夫子五十之前自修、教學,原無意仕途,觀“子奚不為政” (2-21)可知。五十知天命而後,乃出而為官用事,繼而周遊列國十四年。夫子生命,五十而始。夫子生命精華,五十以後也。故“知天命”者,知人生之意義與目的也。   “耳順”者,聽音知止。無論人聲、天籟,皆有所以,一聞便知,是為耳順。 【鈔】   任何看得起自己的人都應該志向遠大。年輕的時候,不容易有明確的目標,就應該先以學習、進步為最重要的目標,這也就是孔子少年時候的志向。   學習,若是能根據一個統一的價值觀來學習,建立起整個體系了,再學其他系統就容易了。否則,支離破碎,難有體系,也就難有“所立”。孔子三十而立,他到三十歲,所學就有了系統了,也知道他那輩子該做什麽事情。   孔子是到了四十歲才有不被情欲左右的自制力,能公平地就事論事。有不少人聰明、也有智慧,甚至也有能力,但是不能掌握自己的情欲,因此仍然會經常做錯事情。智慧、能力雖然重要,一個人的性格與紀律,更是他成就功業最重要的條件。要掌握自己的情欲與情緒,要多在反省、觀照上下功夫。   “天命”這兩個字,孔子從來只有感歎,沒有講清楚過。但是從孔子一生的行跡,從他的感歎,我認為“天命”可以看成是一個人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目的。   我認為,每個人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應該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不能違逆社會,但是也不能全盤地接受社會教育而不審查。生命的意義絕不會是只爲了個人的生存與富貴。爲了個人的生存而已,那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能生存了,就爲了更多的榮耀與富貴奮鬥,也浪費了生命,因為“廣廈千間,只宿一床;金銀滿堂,黃土一杯。”爭得了個人富貴,卻賠上了生命,十分不智。“天命” 就是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目的。   在未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目的之前,所有的生命,只是為這個答案做準備。找到了這個答案以後,所有的生命就是在實踐這個天命。因此,每個人的生命就是在尋找、發現、實踐、完滿自己生命的意義和目的。   每個人生命的意義大致差不多,但是每個人實踐其意義的方式都不一樣。   一旦知天命、行天命、圓天命了,個人境界會層層進升,“耳順”與“從心所欲不逾矩”不會是難事,還會有各式各樣其他的體會與境界。 ###作者:恩悦书院山长 尹建维先生 朗读:罗宇星同学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恩悦书院”,感谢您的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