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印心•公冶长篇•第1至第6章(天下事,不“信”则不能行)

论语印心•公冶长篇•第1至第6章(天下事,不“信”则不能行)

2017-10-09    13'15''

主播: 恩悦书院

41 1

介绍:
公冶長第五 (5-1)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疏】   有仁心,仍需修智。何以修智?讀經看教,學、問、思、辨、行,如《中庸》所說。然讀經之智,屬“經智”, 尚需行道以修“權智”。“權智”力行中思、辨乃得。“士尚志”,志在造福天下,修智正亦修福,所謂福慧雙修是也。累世修福,則無縲絏之事。前此無福之時,心雖善,未必無縲絏之事。   總此等事,不以三世而論,難以透徹。不以三世而論,所有論處,皆嫌勉強。夫子非不知三世,非不知鬼神,對弟子,但不論耳。 【鈔】   不能證明、不能瞭解的事情都不承認它的存在,這是非常愚蠢的、非常不科學的。譬如說,現在的西醫,說是科學,其實非常不科學。中醫已經在歷史上證明它的效用幾千年了,現在大家學了西醫,中醫無法用西醫的理論說出來,“氣”看不到,突然之間,中醫就不被認可,在禽流感之類的事情發生的時候,毫無發言權。歷史上發生多少瘟疫事件,不也都是中藥治療的嗎?對於禽流感,西醫一樣有無力感,但是中醫就是沒有發言權。這是科學嗎?這是理性嗎?這是科技、與唯物論的限制。   同樣的道理,鬼神之事,三世之說,我們不容易用儀器證明它們的存在,但是許許多多這一類的故事有人傳述。不能說因為沒發生在我身上,人家說的,就都不太真實。我們需要留些空間,相信它們存在的可能,嘗試接受,去體會。這才是科學、這才是理性。   不談三世,可以,但是有許多事情就說不圓。人們談三世,並不會因此就導致這一世不努力。事實上,因為相信有來世,這些人會更努力。   好人得惡報,惡人反而好。不從三世來論,總是牽強,只能不談。《論語》本來就是孔子跟學生們對答的記錄。學生們的程度不高,孔子也就講得淺。因此不談過去世,不談未來世,只紮紮實實把這一世做好。   孔子講得最淺的,就夠幾千年來的人學不盡,讓人一輩子學不完。孔子的深刻,豈是一般般?許多人批評孔子,他能做到這一點嗎?蠟燭要批評太陽,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5-2) 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疏】   子曰:“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15-7)。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7-11)可知夫子甚為贊許南容也。   知所先後,近道。知所進退,亦近道矣。 【鈔】   前面說到唯物。唯物論,讓人變小;唯心論,則讓人不實際。天下本來有此物、有此理;有此理,必有此物,所謂“理事圓融”。要有理想,人才活得有滋味;要實際,人才能成事。我們要改變世界,但是是在我們能改變的範圍內,儘量努力。要知所進退。 (5-3) 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疏】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6-29)。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中庸》)。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20-3)。所謂君子,原非名位,本日用平常之德、日用平常之性、日用平常之心自然而發而已。 【鈔】   生命是自己的,不在他人論斷。德行也是自己的,不在他人毀譽。老子曰:“建德若偷。”行了善,還要偷偷藏起來,無根之名更是要躲,還敢貪得?君子到處都有,俗人不識,唯真人方知,也不在乎人知與不知。 (5-4)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疏】   瑚璉,雖器之貴者,仍器也。子貢年少,故有此不當之問。彼何不問:“何為方不器?”若夫顏淵,必有此問。   子貢得少為足,不自進取,故“方人”。顏淵進而不止,故夫子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9-21)。子貢器,因其自止;顔回不器,因彼進而不止,何器可框顔回? 【鈔】   天下沒有人可以限制自己,只有自己限制自己。一個人只要不停地努力,就希望無窮。所以孔子說:“茍志於仁矣,無惡也。”(4-4)。一個人不斷努力、不斷進步,誰可以看到最後的結局呢?又有什麽環境可以框得住他呢?   功名利祿,有其不可掌控的因緣,但是境界與貢獻,操之在我。孔子自己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但是,要進而不止,還是需要師父引領。 (5-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疏】   譬若為文,進退行止,須有不得不發、一瀉千里之勢;倏然而止,亦有無限靜謐,有無限回味之餘音。此在文氣、文勢,不在文筆。若無病呻吟、雕琢作態則俗矣。為人、語言,最上者,亦在沛然難禦、進退自然,焉用佞。   《論語》言仁,有以資質而言,如本章;有以修德而言,如“茍志於仁矣,無惡也。”(4-4)。如“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17-8)。如“仁者,先難而後獲。”(6-22)。有以成德而言,如“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4-3)。有以功德而言,如“何事於仁?必也聖乎!”(6-30)。如“如其仁,如其仁。”(14-16)不可不知。 【鈔】   真,有兩種:一是天真,一是返璞歸真。天真,是每個人都有的,但不是每個人都能保持得住的。我們能努力的,就是讓自己返璞歸真。這就是老子所謂“如嬰兒之未孩”,也是蕅益大師註解“繪事後素”的意思。只有真纔是最美的。只有保持自己本來面目才是最自然的。一旦有求於外,越想表現,就越醜陋。說些巴結的話,說些討好的話,油腔滑調,不是很看不起自己嗎? (5-6) 子使漆彤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 【疏】   天下事,不信則不能行。須堅信方有可成之機。   信,有相信、信心、信任、信用、信仰等等不同。以相信而論,亦有不信、邪信、迷信、正信種種層次。然事成與不成,全賴有信。或有一時運氣湊成某情事者,然長久事業,未有信,斷不可成。漆彤開或不信致仕之事,或無自信,夫子悅其誠實,不因權位而動心也。 【鈔】   信,這個概念太重要了。一個人若沒有自信,做不了什麽事情。一個人不能信任人,就無法當領導。一個人沒有信仰,生命的局限性就很大。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先問問自己“信”嗎? ###作者:恩悦书院山长 尹建维先生 朗读:罗宇星同学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恩悦书院”,感谢您的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