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渡江的苇,你可是我洗尘的池?
雾霭山中,应有一湖,能洗却尘埃,放飞失意。而明镜湖正应景应心,静守于此,仿佛只为你,封存忧伤,涤荡灵魂。夜晚,站在湖边,细雨如丝,如雾,又如尘。轻风吹拂,塔角的风铃回响,如天赖般悠远清雅。湖水倒映着亭台、菊树,与喜爱它的人轻轻相拥,静影成壁。在这样的境地里,你心若止水,忘却了人情的淡薄,世俗的炎凉。持一面明镜,止红尘之浊;升一轮明月,怀淡泊之禅。一切的俗世纷扰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越来越明析的彻悟。 看到明境湖,便想起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身体如树,心如明镜,需时时掸拂擦拭,方不被尘垢蒙蔽了光明本性。
明镜湖为清乾隆年间兴建,湖心六角亭,亭由九曲桥与岸相连。湖边碑刻“彩虹明镜”四字,系书法家尉天池题写。背面刻有《复建明镜湖碑记》,记述着明镜湖水枯、桥断,及复建经过。湖中数米高的石质观音,低眉颔首,俯看众生。在80年代初,因过度开采,明镜湖桥亭掩埋,碧水漏尽,在一夜之间,消失得干干净净,不明真相的百姓说,是惊扰了菩萨,遭到了惩罚。我想,佛是悲悯的。他静坐莲台,目观风云,不立不动。他亦知万物皆有灵性,一花、一草、一木,一石都按照自己的轨迹相辅相成。云山雾水,春华秋实;天地万物,宇宙人生;业因果报,生生不息又周而复始。
有的东西失去了永远不可重来,如破碎的镜,撕裂的心,前生过往~~即使弥补,也留有遗憾与残缺。 湖虽然在 1992年进行了复建,得以水现亭出。如今静水依然,行人依旧,但这潭沉静的湖面下,流淌着的却是永远抹不去的伤痛。看到明镜二字,我想起一个迷离的词“镜花水月”,而我的心里也幻化出一位佳人,她对镜贴着花黄,等待着她的归人,却不知相遇即相离,缘生即缘灭。镜花水月,如梦一场。到头来,终究是妄念,是虚空。镜花频恼娇颜假,水月常伤故里真。这个夜里,我不是归人,我只是一个过客。我不为谁守候,亦不为谁长情。我只在你的心田,种下一朵清莲,待你心意阑珊时,感知我如莲的情怀。
这样静谧的寺的夜晚,是不藏忧伤的。我只知道佛并非是无情,而是大爱。所以,在佛教释义中,“镜花如水”却意指着静如止水,明淡如禅。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焰,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
镜:即“空”,般若性空,心性空明。
花:指佛性清净无染。
水:喻生死流转。
月:意象自性圆满。
在《四十二章经》卷一曰:“有沙门问佛,以何缘得道,奈何知宿命?佛言:道无形相,知之无益,要当守志行。譬如磨镜,垢去明存,即自见形。断欲守空,即见道真,知宿命矣。”就以磨镜表心性修养。“入门先濯清,天水当前净。”我知万事万物都因妄念牵动,而起幻相,因心有尘,生妄念,才需洗尘。自性圆满清净,其性空。万物镜心去尘,何谈有染!
可是,人世间,有多少沉重我们仍放不下,仍背负于心?
只有此时,我端坐于湖畔,感受的是般若清静。
没有风,没有喧嚣,没有念想,没有牵挂,只有寂然的沉静。
今生,你如佛,端坐于莲台。
来世,我愿做那轮回三世的莲花,开在你的心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