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评价的沟通,是怎样的?

不评价的沟通,是怎样的?

2018-08-28    03'41''

主播: 阳光~F

186 0

介绍:
不评价的沟通,是怎样的? 庄子的《德充符》里,有一种人——长得丑,身体又有残疾,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但大家就是喜欢他,每个人都能从他那里找到快乐,并且被他深深吸引。 为什么呢?因为他有一种本事——不评价。 他不仅在嘴上不评人,还能做到心里也不评人,所以和这种人相处起来特别轻松愉快。  那么,不评价的沟通是怎样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除了肆意的贬损,随意赞美也属于评价的一种。 有关儿童教养的研究发现,“赞美”孩子并不总是有好处。 有研究者让受试的儿童解数学题。 解完一组简单的题目后,他们对一些孩子赞美他们的智力,夸奖说:“哇,你太聪明了!”而对另一些孩子指出他们的努力:“你刚才很用功。” 接着,研究者再让孩子们做一组更难的题目。 结果发现,那些因为聪明而受到赞美的会更担心失败,并倾向于完成难度较低的任务,遇到困难更难坚持,易焦躁,甚至表现出自尊水平的下降。 而另一些因为努力被赞美的孩子,则更愿意尝试新的挑战。 可见,虽然赞美有时让人舒服,但它仍然是一种评价,随意的赞美容易把人捧得很高,而接受赞美的人往往害怕自己配不上这种赞美,而为此平添不少压力。 出于压力,人们会更愿意重复相同的工作——既然我这样做了就是好的,为什么还要冒险去尝试更多的可能呢? 因此,不评价的沟通,就是不肆意贬损,也不随意赞美,仅仅描述经验本身。  心理学家说到,不评价的交流方式,只关注具体发生了什么,而不是进行抽象的判断、定义以及对人的褒贬。 比如,一个不评价的老师,遇到不做作业的学生时,会这样问:“你最近常常不做作业,发生了什么呢?” 而一个关注评价的老师则会问:“你最近怎么老不做作业?” 前者是在关心一件事的发展,而后者就变成了训诫。  对比就知道,使用哪一种表达方式,更接近事实的真相,沟通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