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温金大爷印象之一》

《难得糊涂—温金大爷印象之一》

2022-06-10    09'20''

主播: 难得糊涂🍃🌹

102 1

介绍:
《温金大爷印象》之一 文/温丕彪 应族弟温玉彪所托,把我对其父亲温金大爷的大概印象回忆一下,因我比族弟大十来岁,所以主要描述我十岁以前的点滴记忆。) 我们家的祖宅在平遥长则村南街石坡旁, 临街路北共排列三座青砖两进院落,居中一座便是我出生的地方。街对面,有一条与南街平行、东西走向的排水沟,深有丈余,是历史上村里主要的防涝工程之一。沟通有桥,一座古老的真武楼临桥而建,向北雄踞。进深丈八、门洞宽九尺、楼高丈五,上建丈二见方真武殿一间。该楼俗称南门,是沟通南北两街的东端要道。南门拱卫着里面七八座依山而建的院落,一条窄巷藤连诸院,院门一律向北。南门里,往东第二座院子,院主是一位乳名叫三谋老汉的爷爷。因村人相互间习惯按辈分年序或者乳名招呼,所以我至今不知道他的大名。 三谋爷和我家均属温姓一脉,几十年过从甚密、通家相谊。 三谋爷一生务农种菜,慈祥敦厚,与人为善,与世无争。膝下两子,老大温金乳名春生则,知书达礼,精于账务珠算。老二温银乳名连生则,勤于田间粮蔬。一家人父慈子孝,共同操持生计,虽家道不算富裕,却也衣食无碍。 我幼年印象,温金大爷三十多岁,身高挺拔,舒眉大眼,鼻直脸峻,目光深邃,面蕴刚毅。头裹一方白毛巾,常披一件大袄,手握铜杆烟袋置于身后,低头行走,若有所思。是一位典型的北方汉子。 1952年前,为了增加农民抗拒自然灾害和一家一户难以抵御疾病天灾的能力,把农民分散的人力、财力、物力组织起来共同致富,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发展农业。自县、区、村,学习山西平顺经验,号召成立互助组,启动了农业集体化的步伐。1953年春,村中互助组逐渐合并成两个初级社,叫南社与北社。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生产劳动按照三定一包办法(定数量、定质量、定时间包工作业)组织。收益分配,实行“交足公粮、留足口粮饲料种子后按照付出的劳动量和入社地亩分红。”北社社长是温经纬,南社社长是李玉珍。各社遴选自己的会计、保管员。 由于通晓账务珠算,温金大爷被选中任命当了南社的会计员,会计室好像就设在(南门)真武楼上。他兢兢业业不负众望,及时准确地记账、核算,成了大家的内掌柜,深得众人赞许。1955年后,南北两个初级社合并为高级社,叫:长则村新生农业生产合作社,社主任是温书麟,实行“土地统一经营、劳动力统一使用、收益统一分配”政策,下设五个生产队,会计、保管由社统一代理。他理所当然地又成了高级社的会计。1958年8月29日,中央做出在农村中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实行政社合一,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的体制。9月6日,本村高级社终止,成为跃进人民公社(朱坑)属下的长则生产大队,12月转归上游人民公社(洪善)属下的长则大队。后又转归襄垣公社。由于前面工作表现,他又担任了生产大队的会计,会计室设在普明寺东南角小院厢房。小院经常打扫得一尘不染,门挂浅黄竹帘,一新如洗。室内窗明几净,旧式桌椅,案头算盘、账簿、纸墨笔砚摆放齐整。墙上齐刷刷挂着用蓝色布料缝制的组合式文件书信袋,每个袋里都插着些许往来书信函件。报纸整齐地迭放成叠。到了冬季,炭火煤膏烧的家里温暖如春。噼里啪啦的算珠声、干部们开会的说话声,哄堂大笑声,抽烟咳嗽声,经常伴着旱烟味传出室外,温金大爷就是这里的账房先生、茶炉工、清洁工和留守部长,一天到晚辛苦着、忙碌着、快乐着。因为刚组织起来的农民,坚信党的政策,热情高涨、干劲十足,粮棉丰硕。记账分配也觉得心里特别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