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追思
作者: 春歌
《历书》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1],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在中国,是一个很奇特的日子,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它既代表着万物的生长,又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祭祖、追思先人及踏青的习俗。因此,清明对中国人来讲,是个祭祖扫墓的祭日,又是个寻春踏青的节日。在这个清洁而明净的春天里,让我们缅怀生命的逝去,又让爱的追思取代了死的悲伤,在芳草的清香雅致中,在盎然的春日景象中,让爱穿越了阴阳两界。清明成为国人认祖归宗的纽带,清明成为了国人生者与逝者追思沟通的桥梁。
当我们在清明追思的仪式中,总会勾起好多与逝去亲人的过往,从中追忆那些隐藏在生活细微之处的关怀、那些不起眼的呵护、那些记忆深刻的挚爱与付出。因此,更加感恩已故的亲人曾经给予我们那么多的关爱,那么多的亲情,那么多的美好,那么多的记忆,还包括他们不曾离去的音容笑貌。以此激励我们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去生活,让我们在平凡中看见不同,在困苦中挺直脊梁,在失败时激发勇气,在懈怠时感知责任。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健在的亲人,用一颗孝敬之心去善待健在的至亲 。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不会留有太多的悔恨和遗憾,生命才无愧于逝去的亲人。
当我们在清明追思的仪式中,不是所有的追思都要伴随着悲伤,也不是所有的追思,都要用泪水来作注解。追思是为了铭记,铭记也是为了照亮后人前行的路程。也许逝去的亲人也希望我们,在这样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明时节里,在追思故人的过程中,从中也能找寻到生命的方向和坚韧的力量,从中也能追寻到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而不是在某天,在逝去的亲人面前扼腕叹息、痛心疾首,感叹生命的无法挽回,感慨生命陡然间就走到了尽头。
当我们在清明追思的过程中,又一次让我们对生死有了一个重新的认知和思考。其实生死也是自然赋予我们的,就如同赋予我们生命一样,我们应坦然面对生死,正确看待人生,让自己活着时有尊严,离去时能安然就好。人生如寄,一切都将过去,没有人能在岁月的苍容里划一道不灭的痕迹。活着时不管你是多么的风光显赫,还是多么的平淡落寞,都将被收罗在历史的尘埃中。 时光如白驹过隙,流云飞过千山,本来就是一场梦幻,不要被生活的烦恼所笼罩,活着就要微笑,活着就要感恩,活着就要珍惜,活着就要坚强,活着就要挺直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