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31152957诗风词韵中秋月

20180831152957诗风词韵中秋月

2018-08-31    18'39''

主播: 彩云追月🎤

182 3

介绍:
诗风词韵中秋月 作者: 伯杰    月到中秋分外圆,    清辉一席照古今。    唐风宋韵今何在,    相思相叹越千年。        多少年来多少代,有多少文人骚客,咏月抒情,他们有的感怀月圆人未圆,以此来寄托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有的感叹月圆而自己的志向未圆,以此来抒发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慨和追求。在他们的笔下,美丽皎洁的月亮显得千姿百态,婉约动人,而且极富人情味。有山川之月、江海之月、花间之月,有边关塞外的月,有繁华都市的月,有失意人醉眼朦胧的月,有思乡人泪眼荧然的月,有感叹时局忧郁激愤的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长明千秋,光照万里;月光,清幽柔美,宁静祥和。每当中秋月圆之夜,人们更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悠远的思念。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便会情不自禁地飞跃时空,想起同在明月照耀下的故乡,想起故乡的山山水水,想起故乡的亲人,一缕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在万籁俱寂的夜晚,诗人从睡梦中醒来,回味刚才的梦境,望着明亮的月光,产生了回到故乡的幻觉,冷清萧瑟之感袭上心头。那乡情乡韵,如皎洁的月光,弥漫于天地人间,轻盈似纱,清淡如水。        要说李白的《静夜思》抒发的是一种凄清淡雅的乡情,那么王建的这首《十五夜望月》则显得悲苦凄凉:“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静静的月夜,一席清辉铺满庭院,映照着幽香寂寞的桂花,那凄冷无声的露珠,仿佛游人离别思聚的泪滴。岁月悠悠,思念绵长,那栖树的鸦鹊,也好像深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默然无语。面对此情此景,不禁令人孤寂怅惘,离愁别绪愈发浓烈。望月而叹,古往今来,有多少情思断肠,泪洒他乡人未还,只有无情的冷月,在天幕中尽溢清辉,照耀着徘徊盼望的人们,思念悠悠夜未央。        大家耳熟能详的李煜《虞美人》词,也写到秋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因其亡国哀痛既深又切,所以在作品中,一改原来在南京皇宫中的柔靡温婉风格,意境趋于深远沉郁。于是中秋前后的月亮,便成为他寄托情怀的载体。如《望江梅》词,再次写了秋月:“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全篇描写了一幅清冷寂寞的画面,被俘后的南唐后主借景抒发了自己心中的亡国之恨,追思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