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六郎的传说

杨六郎的传说

2018-07-27    10'06''

主播: 爱戎

136 1

介绍: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合理范围之内。他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从今天起小编将为大家展现围绕我们高阳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今天为大家呈现的是 (一)杨六郎的传说 杨六郎即杨延昭,北宋抗辽名将,他率领孟良、焦赞守三关:草桥关(高阳)、益津关(霸州市)、瓦桥关(雄县)。他在高阳屯兵九年,和士兵同甘苦,每遇战斗身先士卒。他足智多谋,辽兵多次进犯高阳均被打败。后来,杨六郎在任上死去。但在高阳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传说。 撒豆成兵 相传大宋年间,杨六郎统兵镇守三关,即草桥关(高阳)、益津关(霸州市)、瓦桥关(雄县)。他坐镇高阳,分别派孟良、焦赞镇守益津关和瓦桥关。当时的高阳城是现在的旧城村,潴龙河的走向和现在不同,在高阳境内基本是东西走向。高阳处于宋朝的北部边陲,所以潴龙河就成了一道天然屏障,高阳自然就成了抵御辽兵的重要关卡。公元一OO四年,辽国萧太后兴兵入侵宋朝,一路势如破竹。杨六郎胸有成竹地让士兵和百姓们认真检查了围城的练兵校场,把围成官道的车道沟填平实,将官道和校场连在一起。人们十分纳闷,作为三关统帅的杨六郎,大敌当前,不赶紧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却平围城道沟、修围城校场干什么?他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时突然快马急报,辽军兵临城下。他轻轻一笑,命令官兵和百姓把仓库里的黄豆均匀洒在校场和官道上。天将黑,辽军果然铺天盖地朝高阳城扑来,刚踏上校场和官道上的豆子,兵马东倒西歪,扑通!扑通!摔倒在地,滚进了护城河里。杨六郎命守城士兵射箭,让百姓用纸包上黄豆向城下的官道和校场上扔,急的萧太后哇哇叫,怎么也冲不到城边。 撒灰成兵 杨六郎心里十分清楚,萧太后绝不甘心失败,定会卷土重来,继续攻城。他让地方官告知全城百姓,每家装两瓦罐或两坛草木灰迅速送上城墙,交给守城兵将。众百姓十分信任杨六郎,只要他说的,都会一一照办。很快城堡上摆满了装草木灰的坛坛罐罐。当夜,萧太后派萧天佐、萧天佑率虎狼之师,铁甲兜身,抬着云梯冲了上来。他们冲到城下,架上云梯,刚刚爬到半山腰,杨六郎一声令下,官兵们抱起灰坛子、灰罐子猛砸攻城士兵,霎时,瓦片翻飞,灰烟四起,敌兵被砸的头破血流,鼻子不能呼吸,眼睛睁不开,一片混乱。杨六郎乘机命士卒放箭,敌人死伤无数。萧天佐、萧天佑再也没法组织攻城,仰天长叹道:“杨延昭(杨六郎)不光精通兵法,还用这些土办法对付我们,他的计谋远在我等之上,撤!”萧天佐、萧天佑他们不得不再次带着残兵败将撤回大本营。 撒盐成兵 萧天佐、萧天佑两次攻打高阳城失败后,再也不那么牛气了,更不敢小看杨六郎了。兄弟二人经过一番密谋决定利用三九天护城河封冻后,三打高阳城。因为三九天冰冻牢了,人可以在冰上自由走动,护城河不起作用,攻城自然就方便了,此战定会成功。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杨六郎早就料到他们这一招。高阳当时地势低洼盐碱,熬硝的很多,熬硝锅巴就是小盐。小盐咸度很高,因此盐水很不容易结冰。一道数九天,冰上勉强能站人时,杨六郎就派个子小,体重轻的士兵秘密踏上护城河,用战刀在冰上横七竖八划上沟,填上小盐。然后再在官道和校场上连续三天泼水,结成两寸多厚的冰。一个寒冷的早晨,萧天佐、萧天佑指挥千军万马,杀气腾腾前来攻打高阳城。兵马一踏上官道和校场就滑到了。没滑倒的刚踏上护城河水面,被填了盐的冰缝就咔嚓、咔嚓地裂开了,人马全都掉进水里。然后,杨六郎指挥城上官兵一齐呐喊放箭。萧天佐、萧天佑无计可施,只好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