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该忘记他们
——追寻抗战中牺牲的爷爷的足迹
2018.8.18日,我筹划了一年的寻找爷爷的足迹的行动终于要付诸行动了。我的爷爷是独子,出生在富裕家庭,上面有四个姐姐。他当然读了点书,算得上知识分子。日本侵略中国后,爷爷算得上抗日积极分子,在家乡当区农会主任,后来任冀西教导队主任。太爷爷是村长,鬼子来了,太爷爷就成了伪村长,以伪村长为掩护,为八路军做事。爷爷的组织经常来家开会,吃饭。当时八路军是有饭票的。在老百姓家吃饭要给老百姓家饭票。爷爷总是把他们吃饭的饭票撕毁,为的是给八路军省粮食。1943年的一天,5爷爷告别家人后出了一趟远门,就再也没回来。后来,就有了一张烈士证。传说被日伪军包围,烧死在豆辅村的一间草房子里。他永远定格在24岁。奶奶年轻又没有孩子,就在老人的劝说下,另嫁了一位革命者。家里留下太爷爷一个人。我的父亲是爷爷姐姐家的二儿子,就过继过来,为爷爷尽养老义务,给太爷爷养老送终。所以,爷爷姓张,我姓赵。高阳的烈士陵园有爷爷张青柳的名字,近年来,我查了高阳烈士传,却没有我爷爷张青柳的名字。我想知道爷爷生前组织军民打鬼子的故事,但老人们都没了,前年父亲也去了天国。我无从打听。只从父亲生前的谈话中知道爷爷领组织来家开会吃饭撕饭票的事。父亲年轻时找过政府,请求政府帮助找我爷爷死难的尸骨,或更为确切的消息。接待他的人一席话,让人心寒而且无望:“抗战死了那么多人,都能找回来吗?”父亲没文化,交通不便,又没盘缠,只得做罢。于是,爷爷的坟墓永远是个衣冠冢。改革后,父亲挣了点钱,就给爷爷立了个碑。去年,我萌生了去爷爷的牺牲地打听的想法,天公作美,去年又见到一位唐县的同学,他很支持我的想法,说找个充裕时间带我去,豆辅村离县城远。我到了唐县,我的同学来车站接我,已为我找了文史资料《奇兵团、教导团血战豆辅村南山坡》一文,没有我爷爷的名字,找到了为死难者们立的纪念碑还是没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