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的变革,在马克思之前,人们都习惯于从命题到命题,先假设逻辑前提,然后根据逻辑规则来推出结论,现实与理论因此而错位。
马克思第一次明确了,任何逻辑前提的唯一基础只能是现实,离开现实,没有任何逻辑前提有意义。而现实是总体的,是一个有机体,现实的范畴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活的,任何范畴都有着现实、具体的历史出生、发展、死亡过程。例如劳动,并没有脱离现实的抽象劳动概念,而只有现实的、历史的劳动范畴。劳动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历史形态,而现实的秘密就藏在这些具体的历史形态中。
至于逻辑规则,同样不是先验、抽象的。譬如排中律,并非无条件成立,有着现实、历史的前提。现实的关系决定了现实的逻辑而不是相反,这是马克思的基本观点。现代数学的研究也证明了,通常的逻辑只是一种特别的数学结构格中的一种类型,它由这种数学结构相应的具体关系所决定。
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如果按照通常的逻辑,那么可先假设这样的命题:“所有出现的现象都要消失的”。而“资本主义是一种现象”,因此“资本主义一定会灭亡”。但这种研究方法并不是马克思的,马克思不会去假设一个前提,然后根据这前提来推出结论。因为这种方法的实质是让现实适应逻辑,而现实逻辑不过是现实关系的抽象,用抽象代替具体的现实,不是马克思的观点。
因此,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劳动决定价值”等命题,在马克思那里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对现实关系剖析后的总体把握。而斯大林等,把马克思逻辑化、抽象化,和马克思无关。
马克思的研究只从现实的现象出发,例如首先找出资本主义最普遍的现象:商品、交换、劳动力商品、资本、货币等,然后分析这些现象间的现实联系:横向的总体与纵向的历史,最终形成揭示资本主义现实关系的基本范畴。这些范畴都是历史、具体、现实的,不是理论的纯粹抽象,离开历史、具体、现实的范畴是毫无意义的。
任何先验的前提都是非马克思的,任何马克思的范畴都有着丰富的现实、历史背景,一旦相应的现实关系消失,所有关于该范畴的分析将失效。例如在资本主义出现之前之后,价值范畴是没有意义的。而脱离现实、历史背景,企图用抽象的逻辑方法来学习、支持、反对马克思,都是无的放失,和马克思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