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法官教你追讨工资的七大法宝!

年底了,法官教你追讨工资的七大法宝!

2017-12-23    07'01''

主播: 法妞问答

14 0

介绍:
法宝一:学习维权“心中有数”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为工资发放产生纠纷,最好先拨打“12333”咨询电话,了解维权渠道。 “12333”为全国统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咨询电话,通过便捷的电话咨询,可以避免因不了解国家规定而产生误解,也避免因不了解维权程序而徒增维权成本,甚至耽误维权。值得一提的是,“12333”不仅是咨询电话,一些地方同时也是投诉、举报电话,即可直接进入途径四追讨工资。 法宝二:与用人单位“私了” 发生工资纠纷,双方当事人可以“私了”,这是上上之策,既能快捷、低成本化解纠纷,也能够得到裁判机关的支持。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条第一款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支付工资报酬……等达成的协议,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不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情形的,应当认定有效。” 法宝三:通过调解组织调解 1请调解组织介入处理 发生工资纠纷,如果不能私了,可以找企业内部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乡镇街道调解组织,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司法所)等处理。 2调解协议可申请支付令 对拖欠工资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3置换调解书 对工资纠纷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置换仲裁调解书,也可向人民法院申请进行司法确认。置换为仲裁调解书或者进行司法确认的,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4调解工资纠纷的“意外收获” 通过调解组织处理工资纠纷,除了能够尽快拿到工资,还为将来可能产生的纠纷预留两大好处: 1调解协议可以作为打官司的证据 2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直接起诉 工资纠纷无需先经过仲裁程序,这其中包括两种情形:一是持调解协议直接起诉,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处理;二是持调解协议申请支付令被法院裁定终结督促程序后,持调解协议直接起诉,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处理。 法宝四: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 1由劳动监察部门依法查处 发生工资纠纷,可直接拨打“12333”电话,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也可以直接到当地劳动监察部门办公场所进行投诉、举报。通过行政部门查处,劳动者不用自行打官司、自行提供证据,维权时间大大缩短。 2投诉、举报要在2年内 在工资纠纷发生的2年内,要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举报,否则,超过2年期限,可能得不到保护。 3重大违法行为进行公布 劳动监察部门除对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直接查处外,还通过向社会公布曝光欠薪单位,借助社会监督力量预防欠薪行为。 法宝五:申请劳动仲裁 1申请劳动仲裁 因支付工资发生纠纷,属于劳动争议,在和解、调解仍无法化解纠纷时,可申请仲裁,当然也可直接申请仲裁。 2可先予执行 因工资纠纷已严重影响劳动者生活的,劳动者可申请仲裁机构裁决先予执行。 3可终局裁决 工资金额不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为终局裁决,用人单位即使不服也不能直接起诉。 4仲裁时效为一年 工作期间拖欠工资发生纠纷的,劳动者可在离开单位的一年内申请仲裁,超过一年可能得不到保护。 法宝六:提起民事诉讼 1直接起诉 按照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如果有工资欠条明确记载拖欠工资金额,不涉及其他劳动争议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无需先行申请仲裁。 2仲裁后起诉 一般来说,劳动争议包括工资纠纷,都必须先申请仲裁,经过仲裁程序后,才能向法院起诉。至于可终局裁决的工资纠纷,由于终局裁决是限制用人单位诉权,对于劳动者而言,无论终局裁决还是非终局裁决,都可以直接起诉。 法宝七:启动刑事追责程序 1启动刑事程序的要求 如果拖欠工资情节恶劣,经过行政处理程序仍不支付的,可以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这是追讨工资的终极手段,因此要求也比较严格: 2刑事程序的效果 动用刑罚手段追讨工资,可以实现两个支付效果: 威慑作用,让欠薪方迫于压力“主动”支付工资; 人民法院可以在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一并要求支付工资。 3追究刑事责任的对象 既追究单位(判处罚金),又追究个人即责任人员(判处徒刑、罚金); 既追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也会追究承包工程的包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