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工伤后,最大限度保障权益的10个提示

发生工伤后,最大限度保障权益的10个提示

2018-08-20    06'39''

主播: 法妞问答

164 3

介绍:
一些劳动密集型民企,往往未缴纳工伤保险,也不懂工伤的处理程序,一旦发生工伤,很可能会导致企业和工伤者权益都受损。本文将相关要点作详细说明,提示劳动者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权益。 一、保留劳动关系的证据,除了劳动合同,以下也是重要的证明: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二、对工伤事实进行取证。为了防止工伤事实被否认,建议做好如下取证工作: (一)最常见的是报警。尤其是交通事故引发的工伤,这一点极其重要。当然,即使在工作场所发生的工伤,报警也较有意义,一旦个别企业否认在工作场所发生工伤的事实,则报警回执有很强的证明作用。 (二)录音录像。固化现场及事实的证据。 (三)保留就医的相关凭证。 三、补缴工伤保险,降低无法获赔的风险。 对的,你没看错,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三款对此有明确的规定“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后,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支付新发生的费用”。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的,应要求单位立即补缴,则此后新发生的费用,由工伤保险承担。万一单位无力承担工伤赔偿费用时,劳动者仍可通过工伤保险基金获得部分的赔偿。 四、督促单位申请工伤认定,以免增加单位的赔付成本而累及工伤职工本人。 要求单位申请工伤认定,单位需在一个月内申请认定,这一点很重要。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又根据该第四款的规定,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