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运城》第四回:腊月二十八 作者 冯建国 朗诵 蓝色天空

《故事里的运城》第四回:腊月二十八 作者 冯建国 朗诵 蓝色天空

2018-02-07    06'57''

主播: 蓝色天空蓝

59 3

介绍:
故事里的运城 第四回:腊月二十八 作者 冯建国 在我们晋南地区民间,流传着这样两首歌谣,其一是:   二十三   ,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 四,里里外外扫房子;二十五,炸完麻花炸豆腐;二十六,杀猪杀羊煮白肉;二十七,擦洗炊具洗 棉衣;二十八,买回年货把面发;二十九,蒸了馒头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贴上去。这个民谣 形象而体现了过了小年以后,人们就得按步就班,一天一个脚印,紧张而有序地进行过年的准备工 作。尤其是腊月二十八,更是进入了倒计时的冲刺之日,还有一句歌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 贴花花。           我们先说说腊月二十八,蒸馍把面发这件事情。所谓发面,就是用酵子将面和好发虚,以 做蒸馍之用。过去是没有速效发教粉的,普通面不容易搁,   发面不爱坏,   于是在二十八这一天, 就要蒸正月初一到十五的馍馍,这叫隔年吃,可见蒸馍任务非常之重。为什么要放在二十八这一天 呢?也不一定,只是太早了容易坏,再迟了又太忙,二十八这一天适中。这一天除了蒸馒头外,还 有蒸喜、蒸花卷、蒸枣泥方圃、蒸豆沙圆包、蒸子孙馒头、蒸如意卷等等。春节时候蒸的馒头,上 面都要用胭脂点上个红点,以示吉庆红火。          至于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之类的图画,以营造出一种喜庆热闹的节日 气氛。在我们运城地区,窗花源于对大自然的热爱,很是盛行,里面多是各种动植物掌故,如喜鹊 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开泰,二龙戏珠,五蝠捧寿,犀牛望月,莲年 有鱼之类的。民俗则有着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子四进土,五女拜寿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 八仙庆寿九件衣的说法,体现了运城人对戏剧故事的偏爱。新媳妇则要带上自己剪制的窗花儿,回 到婆家贴到窗户上,常会引来左邻右舍前来观赏,免不了对新媳妇的手艺点评一番。            贴年画也是旧时非常流行的一种喜庆方式,人们在房子里,炕头上贴上一张或几张年画, 借用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寄托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年画和春联一样,都是起源于门神, 所不同的是春联由图形向文字方面发展,而年画依然是沿着绘画方向前行的。后来随着木板印刷术 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的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产生了《天官赐福》、 《五谷丰登》、《迎春接福》等丰富多彩的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与这些活动调相一致的是,在我们家乡还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 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穿新衣,戴新帽,噼噼啪啪耍核桃。五子登科乒乓响,起 火带炮比天高。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欢快心情。现在的孩子们,已经找不到童谣里面所讲的那种 情景,不过在我们小时候,却是对春节充满了期待与憧憬。每年进入腊月,便会掐着手指等待寒假 的到来,而且在放了寒假后,便会帮着大人们扫房子,蒸馒,贴窗花,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 劳动中享受着期待节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