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过之后
杰克 基尔伯特
他凝神于音乐,眼睛闭着。
倾听钢琴像一个人穿行
在林间,思想依随于感觉。
乐队在树林上方,而心在树下,
一级接一级。音乐有时变得急促,
但总是归于平静,像那个人
回忆着,期待着。这是我们自身之一物,
却常常被忽略。莫名地,有一种快乐
在丧失中。在渴望中。痛苦
正这样或那样地离去。永不再来。
永不再次凝聚成形。又一次永不。
缓慢。并非不充分。几乎离去。
寂静里一种蜂鸣之美。
那曾经存在的。曾经拥有的。还有那个人
他知道他的一切都即将结束。
诗享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美国作家卡佛在小说里借角色之口说:“所有这些,所有这些我们谈论的爱情,只不过是一种记忆罢了。甚至可能连记忆都不是。”
诗人杰克·吉尔伯特眼中,爱与所有东西无关。“不是身体找到爱/却是身体把我们引向那里……爱让我们行走/在我们真心内的甜蜜的音乐里。”(吉尔伯特《大火》)
他一生流转世界各地,有过许多亲密的女人。在意大利,他遇上了第一场爱情;在旧金山,他和琳达·格雷格相遇,相恋6年后两人分手。旋即他与日本雕刻家美智子结婚,直到11年后美智子因病去世。
他曾说:“我的生活都致力于认真地去爱,不是廉价地,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对我重要的那种,对我的生命真正重要的,是真正地恋爱。”
在他假想生命结束,即将随天使离开的场景时,“他所说的只是他可否留个便条”给三个女人,因为“我不想让她们以为我忘记了”。(吉尔伯特《天堂末日》)
事实是,无论诗里还是现实生活里,他都不曾忘记。尤其到了晚年,他愈发想要通过回忆抓住些什么。他说,那些“大大小小的爱情,短暂的真爱/和持续的爱。温柔的爱和某些/几乎像是野兽和它的猎物/留下的都活在我心里。”(吉尔伯特《珍惜那些不是的》)
然而就像回忆并不能忠实反映过去的事实,只反映往事在我们脑海里留下的印记,诗人的回忆也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而在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后,他清楚感觉到,那些记忆正在一点一点消逝。
尽管如此,他依旧试图感知记忆里的自己,保持自身在回忆里的在场感,去清醒地见证一个正在慢慢消逝的世界。
就像此刻,诗人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审视着“他”的内心和自我,在音乐中,将自身带往更寂静,也更幽深的内向世界。
曾经历的痛楚,“那曾经存在的。曾经拥有的”“正这样或那样地离去。永不再来”。但他知道该如何与之相处,他也知道,“它们将随着我的死亡而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