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姑》郭巍

《二姑》郭巍

2018-11-20    17'10''

主播: ✨蘧然🍒

164 1

介绍:
二 姑 作者:郭巍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二姑去世十一年了,老人虽然永远的离我而去,但她那慈祥的音容笑貌依然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每每忆起在姑母身边的日子眼睛总忍不住湿湿的。        姑母一生无儿无女,曾三次嫁人,最后一次改嫁已是花甲之年。嫁的这个男人也是我的第三个姑父,儿孙满堂,虽是继母身分,儿女也算孝敬。两位老人相依相伴,走完生命的最后,前后离去相差二十天。姑母去世时,享年8 6岁,在农村算是高寿了。        姑母是我一生中最敬爱的人,也是我一生中最爱的女人(一个晚辈对长辈的爱)。这也许是我在她身边时间最长的缘故吧。        姑母的一生是不幸的,也是幸福的。        我的家乡座落在晋西北滹沱河的发源地一一繁峙县,我们那个村就在滹沱河旁,村子也算是依山傍水,虽比不上南方的山川秀美竟也出了父亲这样的“大官”,村子北边紧紧依着山,山名我叫不上来,算是燕山山脉吧,向南望去便是闻名遐耳的佛教圣地五台山。听父亲说我的先祖从太原榆次郭家堡村迁至此地已几百年了,到我这一代是第十八代。村子已形成以郭姓为主的宗族 ,追溯族谱,不知从第几代开始分为两支,一支枝繁叶茂,一支几代单传,我们就是单传的这支。我爷爷的祖爷爷有四个儿子,也只有我爷爷一个孙子。也许是单传的缘故吧。我们这支在村子里始终辈份很大。很小的时候,姑母就说:别看你才几岁也是祖爷爷辈哩。        爷爷共生育五个子女,三个女儿,两个儿子。受旧俗影响,爷爷5 0岁时才有了我的父亲、5 4岁时又有了我的叔叔可以想象得出父亲在家中的地位-----父母的疼爱、姐姐们的关爱肯定不一般。正如此,成就了父亲最终走出那个村子成为军中秀才,成为将军、也成了那个村子永久的骄傲。        听父亲说,爷爷年轻时非常能干,会做豆腐、会酿酒,父亲说他的酒量就是那时熏陶的。我没见过爷爷、奶奶,没有尝过在爷爷奶奶膝下缠绕的那种祖孙之乐,这也是我人生的一大缺憾吧。         爷爷的能干,积累了一定的家产,成为村里的殷实人家,爷爷为人厚道、淳朴,这种为人的品质,在村子里有良好的人缘,晚年也极受村民的敬重。今天我做人如此源于爷爷那种为人品德的血统吧,         由于家中富裕,父亲才念得起书,才能走出去。解放后,我们家被划为中农成份。由于这种富裕地位影响了爷爷对三个女儿婚嫁取向一一门当户对,非大户人家不嫁。于是乎,三个女儿全嫁到了大户家,用现在的话说,不是地主也是富农,爷爷对女儿们的美好期望并没有给女儿们带来幸福生活。大姑在父亲十岁时就因病夭折(死时才二十几岁),听叔叔说,爷爷生前发过毒誓永不许大姑父一家登郭家大门,到底什么原因我们没有追问过父辈,想象的出大姑的婚姻不会太好。我的二姑也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先是嫁到了邻村的一个富户人家,很快就离了婚,不久又嫁到了沙河镇康姓的大户人家,姑父是个教书先生,俩人婚后几十年未生育子女,临老了却拜拜了,对于这段婚姻,二姑从未对我们晚辈流露过她的情感世界。几十年忍辱负重维持了一个不幸的婚姻。改嫁后的二十多年里,还算是幸福的。三姑也嫁给了一个大户人家,一个比她大二十岁的男人,算是续房,中年时守了寡,再未嫁过,好在姑父给她留了一对儿女,老人含辛茹苦把子女培养成人,老了一直和儿子生活在一起,也算是幸福吧。     姑母是美丽的、善良的     听母亲说,姑母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大美人,背后村民管姑母叫“小电灯”(“小电灯”是当时忻州地区唱北路梆子的名旦),老年后的姑母依然能从那消瘦的脸颊透出年轻时的秀丽,人总是生活在矛盾之中,美丽面容并未给姑母带来美好的生活。在我眼里姑母永远是美丽、慈祥、善良的。一辈子未和人红过脸,对谁都那么和蔼可亲,我没有探究过姑母的内心世界,但能隐隐感到姑母善良背后藏着多少心底的秘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特别是一个女人对儿女的渴望。由于自己没有生育,姑母把我视同己出,曾对父母说:把云儿过继给我吧,不知父母为什没有答应,现在想想,如果当时真的过继过去,我现在可就成了地地道道的老农民了。人啊,真不知道这一辈子会是什么样子。     姑母是聪慧的,手巧的     姑母没有文化,我不知爷爷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女儿们念书识字,是受“女人无才便是德”的影响,还是家中贫穷,我想还是受旧的礼教的影响吧,姑母虽大字不识一个,但是,她非常聪慧手巧,记得小的时候,看着姑母用面做的人物造型和小动物,用颜料稍作美化,那些面人和小动物竟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以至于我不忍下口。     小的时候没有穿过买的鞋,穿的都是姑母做的。我特别喜欢姑母做鞋的样子,所用工具也相当简单,就拿做麻绳来说,用的工具就是一根筷子,再扎上一只土豆,然后用两手搓动筷子,那一团团的乱麻竟在姑母的手中变成了结实的绳子,然后再用搓成的麻绳纳鞋底。纳一双鞋底很费时的,她把对我们的爱通过巧手一针一线纳到鞋底里,我们是穿着姑母的鞋长大的。     姑母做的鞋垫就像手工艺品,鞋垫上缝制的各种图案不知道的还以为出自艺术家之手。这些年我每年都要回去看看老人,临别时,老人拉着我的手说:云儿拿上鞋垫。拿着这些出自一个老人的“工艺品”,我的心是沉沉的、酸楚的,我想鞋垫上不知寄托了老人多少希冀。每当把鞋垫带回给儿子时,儿子总说姑奶奶做的鞋垫太漂亮了,我不忍心用,我说那就珍藏起来吧。     姑母是勤劳的,能干的     姑母身上有着农村妇女勤劳能干的美德,我不知姑母身上蕴藏着多少能量,她总是那么勤勤恳恳,无怨无悔。     一段时间,姑母是在我们家渡过的,实际上是我们家的大保姆,负责全家的生活起居,为我们洗衣做饭,就连我们穿的衣服也是老人家做的,每年一到秋末,姑母就开始为我们做入冬的棉衣棉裤,想想手工缝制一件棉衣裤需要多少心血。我是家中的长子,一些家务活也是我干的多,姑母用我也较为顺手,每天放学回来,书包一扔,就开始帮着姑母做家务,先把缸里挑满水,接着到菜窖把菜取上来,(那会儿没有楼房,全住平房,家家都有菜窖,院子里就一个自来水),然后帮着姑母做饭,我负责拉风箱,拉着风箱,看着火苗一窜一窜,我从中也享受着劳动的乐趣,就这样一顿香喷喷的饭在老少的配合下烹制而成。     姑母虽然离我而去,但我觉得她依然活着。她虽然没有儿女,但我们是她永远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