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树》张贤亮
第一章:
大车艰难地翻过嘎嘎作响的拱形木桥,就到了我们前来就业的农场了。木桥下是一条冬日干涸了的渠道。渠坝两旁挺立着枯黄的冰草,纹丝不动,有几只被大车惊起的蜥蜴在草丛中簌簌地乱爬。木桥简陋不堪,桥面铺的黄土,已经被来往的车辆碾成了细细的粉末。黄土下,作为衬底的芦苇把子,龇出的两端参差不齐,几乎耷拉到结着一层泥皮的渠底,以致看起来桥面要比实际的宽度宽得多。然而,车把式仍不下车,尽管三匹马呼哧呼哧地东倒西歪,翻着乞怜的白眼,粗大的鼻孔里喷出一团团混浊的白气,他还是端端正正地坐在车辕上,用磕膝弯紧夹着车底盘,熟练地、稳稳当当地把车赶过像陷阱似的桥面。
牲口并不比我强壮。我已经瘦得够瞧的了,一米七八的个子,只有四十四公斤重,可以说是皮包骨头。劳**********************************************************************************************************************************************************************************************************************************************************************************************************************************************************************************************************************************************************************************************************************************************************************************************************************************************************************************************************************************************************************,离有人烟的居民点还远得很。至少现在极目望去还看不见一幢房子。这个农场和劳改农****渠之隔,但马车从早晨九点钟出发,才走到这里。看看南边的太阳,时光大概已经过中午了吧。这里的田地和渠那边一样,这里的天更和渠那边相同,然而那条渠却是自由与不自由的界线。
车路两边是稻田。稻茬子留得很高。茬口毛茸茸的,一看就知道是钝口的镰刀收割的。
难道农场的工人也和我们一样懒,连镰刀也不磨利点?不过我遗憾的不是这个,遗憾的是路两边没有玉米田。如果是玉米田,说不定田里还能找出几个丢失下来的小玉米。遗憾!这里没有玉米田。
太阳暖融融的。西山脚下又像往日好天气时一样,升腾起一片雾霭,把锯齿形的山峦涂抹上异常柔和的乳白色。天上没有云,蓝色的穹窿覆盖着一望无际的田野。而天的蓝色又极有层次,从头顶开始,逐渐淡下来,淡下来,到天边与地平线接壤的部分,就成了一片淡淡的青烟。在天底下,裸露的田野黄得耀眼。这时,我身上酥酥地痒起来了。虱子感觉到了热气,开始从衣缝里欢快地爬出来。虱子在不咬人的时候,倒不失为一种可爱的动物,它使我不感到那么孤独与贫穷——还有种活生生的东西在抚摸我!我身上还养着点什么!大车在丁字路口拐了弯,走上另一条南北向的布满车辙的土路。我这才发现其他几个人并不像我一样呆呆地跟着大车,都不见了。回头望去,他们在水稻田后面的一档田里低着头寻找什么,那模样仿佛在苦苦地默记一篇难懂的古文。糟糕!我的近视眼总使我的行动非常迟缓。他们一定发现了可以吃的东西。我分开枯败的芦苇,越过一条渠,一条沟,尽我最大的力气急走过去时,“营业部主任”正拿着一个黄萝卜,一面用随身带的小刀刮着泥,一面斜睨着我,自满自得地哼哼唧唧:“祖宗有灵啊——”“祖宗有灵”是劳改农****好运道时的惯用语。譬如,打的一份饭里有一块没有溶化的面疙瘩;领的稗子面馍馍比别人的稍大;分配到一个比较轻松而又能捞点野食的工作;或是碰着医生的情绪好,开了一张全休或半休的假条……人们都会摇头晃脑地哼唧:“祖宗有灵啊——”这个“啊”字必须拖得很长,带有无尽的韵味,类似俄国人的“乌拉”。
2020年5月26日 今日夜读 “雲之梦”荐读文字第427号:
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叫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母亲很爱我,但是假若我能去做学徒,或提篮沿街卖樱桃而每天赚几百钱,她或者就不会坚决的反对。穷困比爱心更有力量。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摘自老舍《宗月大师》
现代诗歌赏读: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
作者:茨维塔耶娃(俄)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
在某个小镇
共享无尽的黄昏和绵绵不绝的钟声
在这个小镇的旅店里——
古老时钟敲出的微弱响声
像时间轻轻滴落
有时候,在黄昏
自顶楼某个房间传来笛声
吹笛者倚著窗牖[yǒu]
而窗口大朵郁金香
此刻你若不爱我
我也不会在意
在房间中央,一个磁砖砌成的炉子
每一块磁砖上画著一幅画
一颗心,一艘帆船,一朵玫瑰
而自我们唯一的窗户张望
雪,雪,雪。
你会躺成我喜欢的姿势
慵懒,淡然,冷漠
一两回点燃火柴的刺耳声
你香烟的火苗由旺转弱
烟的末梢颤抖著,颤抖著
短小灰白的烟蒂
连灰烬你都懒得弹落
—— 香烟遂飞舞进火中
2020年5月26日 午间赏读 “雲之梦”荐读文字第426号:
对云南南部的农民而言,冬末是个繁忙的季节,因为他们要为即将来临的春天整顿这片古老的稻田。元阳县的山坡以2000米之势,斜插于红河谷地的河床,包含了上千块由原始刨掘工具所创造出的梯田。云南的梯田是中国最古老人类耕作痕迹中依旧被耕种使用的土地,正如千百年来的习俗一样,源自云南河谷的家养水牛承担了耕作的重任。这片人力开拓的土地是工业化前中国最惊奇宏伟的壮景,似乎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被打上了农耕文明的痕迹。
当薄暮降临,另一场古老的仪式上演。现在是交配的季节,雄禾田蛙们为了吸引异性而卖力高鸣,但这并非总能吸引来关注的目光。中国池鹭是个饕餮tāo tiè掠食者,就算在耕作过的稻田中央,也会上演喙与爪的血腥剧目。或许这看上去像一场屠杀,但每只池鹭一次只能吞噬一只田蛙。此时剩余的多数派得以逃生并获得了明日再度高歌的机会。
——摘自纪录片《美丽中国》解说词[玫瑰][咖啡]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美,美得大气,美得宽阔,美得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和循规蹈矩、端庄典雅的仪态。而苏州则不同,苏州的美有着小家碧玉的委婉,有着清新自然的古韵。她有一丝的羞怯,一丝的扭捏,她不加修饰的随性,让人有了容易亲近的感觉。
苏州的美,是江南的婉约,是一阕宋词的细腻,是让人留恋的湿漉漉的甜腻。这世上越来越不缺少繁华和热闹的地方,越是热闹的地方,越会让人有一种无法融入的距离感。而苏州却像跌落在繁华都市里的一个古朴的村落,它依旧慢慢地行走,慢慢地陪伴着时光一起苍老。
——摘自《苏州,最柔软的江南水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