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咖啡]光阴如水,岁月如禅。生命的年轮,在不停歇的日升月落中,缓慢地走过岁岁年年。成长的轨迹中,感谢时光中的每一次遇见,繁花三千,因为有你的陪伴,岁月更加温暖。
这份缘,在岁月中开出了共情的鲜花,芬芳着我们彼此的流年。开心的时候,愿与你分享喜悦;悲伤的时候,愿与你吐露心事。快乐的时候,愿和你一起欢笑;伤心的时候,愿汲取你的温暖……共情,是生命中的一份懂得。就像苏芮的歌曲《牵手》唱的那样,“因为路过你的路,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
古诗词品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代: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译文: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直到如今的商女(**歌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花》遗曲。
赏析:公元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他一生有记录的词仅有29首,诗文反而较多。仅有的几十首诗词,境界高远,人所不及。虽然他与苏轼是政治上的对头,但在文学的道路上,却互相钦佩,互相进步,宋代的文坛的包容性极大,政见不合可以,但不上升到对其人品和文学才能的攻击。
2020年6月12日 今日夜读 “雲之梦”荐读文字第478号:
扬州,是我梦里的一座城。我是踏着瘦西湖的梦而来的。那梦,是扬州城的一片云,让我在湖岸,听尽世间繁华。
都说,来扬州最好是三月,带着唐诗,踏着旧梦,漫步湖畔,遍地飞花,绿柳成荫,水清山秀,让人舒卷飘逸,顿生诗情画意。水韵古城,总让人写不尽一个情字。
我去过杭州的西湖,也去过颍州的西湖。杭州的西湖,太美,让人读到江南娇滴滴的气息;颍州的西湖,太素,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身藏在闺中的中原女子。而扬州的西湖,只是在称谓上比杭州和颍州的西湖多了一个瘦字。这瘦字,让扬州的西湖不拘一格,也让扬州在中国壮美的风景图画上成为一个地理性的地标。瘦西湖,从词义上,带给人几分纤柔羞怯的韵味。在湖岸,放眼望去,不管是前是后是近是远,目之所及之处,收进眼帘的都是一幅美轮美奂的画。也让人在瘦西湖寻着一个梦,那梦,是带着几分浪漫情愫的。
水乡古镇,在水墨画里折叠成韵。瘦西湖,在梦里有着唐诗里那缕月光的静,那片花香的美。也有着宋词里,那弯晓月的清。在我的目光深处,有着沉余的厚重与沧桑。说是瘦吧,只有真正用目光去触摸,才知时光的老,时光的旧,时光的远。
——摘自刘虎《瘦西湖寻梦》(1)
20200613古诗词品读:
《涉江采芙蓉》
两汉:佚名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赏析:你是我一生的唯爱,我是你一世的追逐。有一种爱,不在身边,依然想念。我相信这世界上,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爱,在见到的第 一次,就注定要羁绊一生,就注定像一棵树一样,生长在心里,生生世世。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离的情诗。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长期被截断。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