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2“雲之梦”晚间荐读文字:
清少纳言(日本女作家)说:“端午节的菖蒲,过了秋冬还是存在,都变得很是枯槁而且白色了,甚是难看。……那时节的香气却还是剩余着,觉得很有意思的。”
其实世间荣枯,大都如是。
清少纳言在《枕草子》中,无数次提到菖蒲。在慵懒的雪夜里,翻看这样一本书,想象着已经枯萎的菖蒲,是有些远意的。这远意枯萎,包括清冷,包括渐行渐远的那些热闹。
菖蒲两个字,有着疏朗的美意。写出来或者读出来,都美到惊心。有些事物就是天生狐媚,即使一副冷冷的样子,亦是惊天动地的烈艳。那不过是一种植物,有毒,却清凉。因为有毒,因为清洌,因为叫了菖蒲这个音节上有些孤清的字眼,格外动人了,格外让人心心念念了。
在古代,那是驱妖销邪的。门口要挂一束菖蒲,有比邪恶更邪恶的气息。对付邪恶,就是更邪恶!
菖蒲,到底是什么植物?为什么一念起来就心生邪念,为什么一看到就意乱神迷?
还是因为,这两个字本身就充满了诱惑?在遥远的古代,更遥远的时光里,它曾于蛮荒之地盛开,以邪恶之姿镇妖降邪。
它在时光里,一声紧似一声叹息,最后形成最孤独的高腔,留在时光隧道里,低回婉转。有毒的植物一定孤独,因为不可靠近,但它们自带的芬芳,却又充满勾引。
这是定数。
遇见,或者离散,都是定数。
——摘自雪小禅《菖蒲》(1)
古诗词品读:
《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赏析:公元1095年端午,东坡被贬惠州已经两年了,在端午节这个团聚的日子里,想到自己的侍妾朝云,于是作此词送给她。
这个夏日,苏轼与朝云共度端午节,十分欢喜。对于朝云,这位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陪伴着自己的红颜知己,苏轼许下誓言:我要与你相依相伴一千年。在无尽的时光中,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誓言莫过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愿这时光,能再久些,再久些。